怎樣的神才配稱為神
引言: 1. 大部份台灣人「拿香跟拜」,真正在拜什麼不見得知道,其實二千年前的希臘雅典人也一樣拜「未識之神」。在你的認知裡,你認為怎樣的神才配成為神呢? 2. 什麼是本土化福音呢?保羅說:「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我總要救一些人。」(林前9:22)。保羅傳福音的方法,乃是按照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接進他們,且用他們所能理解的語言,引發興趣,針對他們的需要傳講福音。 3. 使徒行傳十七章記載保羅來到希臘世界最大的學術中心雅典城,針對自然神論和泛神論兩大學派的知識份子傳福音,他是如何從「未識之神」談到「獨一真神」呢? 一、 保羅為失喪靈魂著急 使徒行傳17:16-18「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裏非常難過。於是他在會堂裏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以及每日在市場上所遇見的人辯論。還有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派的哲學家也與他爭辯。有的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甚麼?」有的說:「他似乎是宣傳外邦鬼神的。」這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福音。」 (一) 保羅所看見的 1. 滿城都是偶像 2. 因著泛神論,雅典的偶像比人多 (二) 保羅所感受的 1. 心裡著急,非常難過 2. 「著急」亦有「被惹怒」的意思。 以賽亞書65:2-3「我整天向那悖逆的百姓招手,他們隨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這百姓時常當面惹我發怒。」 (三) 保羅所做的 1. 主動進入會堂接觸猶太人,並在大庭廣眾的市場傳講耶穌復活的福音。 2. 接受邀請當時雅典的最高議會—亞略巴古與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大學派的哲學家辯論。 二、 保羅的本土化佈道策略 (一) 肯定雅典人敬虔的信仰,並指出信仰的盲點—不知在拜什麼。信仰的對象決定信仰的價值,拜錯對象不僅徒勞無功,勞民傷財,又會陷恐懼害怕的轄制裏。 (二) 以當時社會普遍現象—「敬拜未識之神」為話題,架起對話的橋樑,引起興趣,以聽眾所能理解的言語來述說真理。 (三) 暸解對方的思想觀念、信仰背景,針對需要,帶進福音,從上帝給不同族群的一般啟示,談進聖經的特別啟示。 (四) 以希臘詩人的觀念來支持所傳講的福音。 使徒行傳17:28「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就如你們的詩人也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 三、 怎樣的神才配稱為神呢? (一) 雅典兩大學派的神觀 1. 伊壁鳩魯學派(以彼古羅Epicureans) 相信自然神論,認為世界的出現是巧合,是一種隨機的匯聚,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的。雖然也相信有神,但認為眾神對世界很疏遠,且漠不關心,而且人死就結束,也沒有審判。因此凡事抱著享樂主義,這應該是為什麼雅典有那麼多人天天遊手好閒,在街上聽聽說說新聞的原因吧! 2. 斯多亞學派(Stoics) 斯多亞學派則是典型的泛神論,他們認為世界不是由盲目、非人格化的力量所控制,乃是由被稱為「普世靈魂」的理性力量所操縱。他們且相信物質不滅,每樣東西都具有神性,當一個人去世時,他就歸向神靈,因此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是神明。這就是為什麼雅典的偶像比人多的原因。 (二) 從未識之神到獨一真神 保羅如何從伊壁鳩魯學派的自然神論和斯多亞學派的泛神論等「未識之神」 的盲點和錯誤觀念談進聖經所啟示的「獨一真神」?怎樣的神才配稱為神呢? 1. 神是萬物的創造者 使徒行轉17:24-25「他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他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裏,也不用人手去服侍,好像缺少甚麼似的;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2. 神是宇宙的主宰者 使徒行傳17:26-28a「他從一人造出萬族,居住在全地面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為要使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找到他,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 3. 神是生命的賦予者 使徒行傳17:28-29「就如你們的詩人也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既然我們是上帝所生的,就不應該以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和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像一般。」 4. 神是世界的審判者 使徒行傳17:30-31「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並不追究,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使他從死人中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