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滿中盡空虛:在黑暗中吃喝(5.10-17)
倘使一個人的生命寄望於金錢,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1、填不滿
見過無底坑嗎?想像一個不見底的無底深淵,不論投入多少都聽不見到底的碰一聲,多可怕!其實人心之於金錢就是無底洞,無論多少金錢,無論用多少美物美食美女去填補,就是填不滿。「喜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滿足;喜愛財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5.10)「愛」原文意思有「貪愛的人」,也就是貪愛銀子的不會因銀子知足,貪愛一來無底洞就來!原來,一個人擁有多少並不和心裡的滿足感成正比。
錢要賺多少才夠?答案是「再多一點點」。美國億萬富豪艾普斯坦,今年八月在紐約曼哈頓監獄中上吊自殺,時年66歲,身價五億美元,他因為涉嫌性侵眾多未成年少女而服刑;但理論上來講,他有錢有閒有人脈,為什麼會厭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裏卻不知足。」(6.7)傳道書戳破人們以為勞碌賺錢就會心滿意足的幻想,其實乃虛空。
2、轉眼去
「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5.11)第10節「財富」原文也有「喧嚷不安」的意思,富裕之家人多嘴多,妻妾僕婢相關人一大串,惹來結黨嫉妒明爭暗鬥也特別多,財主雖有銀子滾滾來,但是花用也滔滔去,「不過眼看而已」。這也說出,其實一個人能吃用的就那麼多,其他的都被大快朵頤吞吃了。「富人的豐足不容他睡覺」(5.12)以今天而言,金價油價的高低、股票的漲跌、政局的轉移、國際局勢變化等都會影響財富變動,財主真是難以高枕而眠啊!比虛空更強的說法,傳道者說,這是「令人憂傷的禍患…財主積存財寶,反害自己。」(5.13)「他因遭遇不幸(或譯經營不善),財產盡失;他生了兒子,手裏卻一無所有。」(5.14) 財主還沒有享受,便如煙霧般轉眼去了。
中國大陸在2015年李河君以逾1600億個人資產名列胡潤百富榜首富,然而兩個月後,他旗下漢能薄膜發電以7.35港幣的價格開盤,半個小時後,股價暴跌47%,隨即緊急停牌,股價定格在3.91港元,就在半小時內,他的財富蒸發掉近1000億(約4400億台幣)。
3、帶不走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這是一件令人憂傷的禍患。他來的時候怎樣,去的時候也必怎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5.15-16)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一隻狐狸從葡萄園經過,見葡萄成熟,果香四溢,但是葡萄園外有籬笆不得入,好不容易發現有個小洞,狐狸只好餓肚子三天,肚子變小後好總算能鑽入葡萄園,快活地在園內飽餐一頓,但是此時肚子肥起來無法從洞裡出來,只得餓肚子三天終於才鑽出來。狐狸望著籬笆感嘆:「葡萄園葡萄園,你美是美,果實也甜,但是人能從你得到怎樣的好處呢?」人之於世界就像如此,在世擁有的一切離開時什麼也帶不走。傳道者稱這樣「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專注於追求世界的結果就是「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病痛和怒氣」。(5.16-17)
二、虛空中求充滿:在喜樂中吃喝(5.18-20)
閱讀傳道書感覺就像是走入幽暗的深山,處處是無情的陡岩峭壁、無底坑、煙霧彌漫、虛空的呼喊聲迴盪在晦暗凝結的空氣中,但是<5.18-20>竟像一線曙光從高天射入迷霧中帶來希望。
玩過桌遊嗎?要開始桌遊之前一定要先清楚規則,不然玩下去會亂成一團,更別說能贏了。上帝也在祂創造世界和人類時訂下人生的遊戲規則,聖經就是我們人生的說明書,傳道書<5.18-20>告訴我們的規則是:「連於基督的人生才能獲致喜樂滿足」!這樣會帶給你什麼祝福呢?
1、幸福感
<傳5.18-20>說:生命、一生的年日、財富、喜樂滿足,這些都是上帝的賞賜,你相信嗎?或者你相信這些是自己的雙手可以把握(決定)的?
黃保結弟兄說他從事成衣業曾經最高紀錄一天可以賺進26萬,但是後來投資不善落得負債千萬、離婚,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罹患憂鬱症,發現過去熱心投入的拜拜、算命、師傅等都無法幫助他,他甚至嘗試跳樓自殺。後來有朋友建議他把孩子帶到教會,就這樣展開他的信仰旅程,原本破裂的親子關係復原,他的憂鬱症不藥而癒。信主後,他決心為主活積極傳福音,雖然殯葬業的工作依舊忙碌,雖然尚且負債中,但是奇妙的是,他卻好喜樂好滿足!
一個連於基督的人不再急於抓取金錢,也不會過度積聚和煩惱,因為他知道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被神託付,他只是管理者並非擁有者,知道自己是旅居世界的過客,知道「賞賜是主,收取也是主」,因而生發謙卑敬畏神的心,不會過度得失、並且能凡事謝恩知足常樂,這就是基督裡豐盛的生命。
2、享受力
有一個富有的商人偶然的路過一個漁港,看到一個漁夫悠閒地躺在漁船上吹風哼歌,商人問他,「喂,你怎麼不去捕魚呢?」漁夫瞇著眼睜開一隻眼睛答道「我已經捕一天的份量了」。商人問他「為什麼不再捕更多的魚呢?」漁夫答「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就可以賺更多的錢改造漁船的馬達,讓你跑遠洋去捕更多的魚」,漁夫問「然後呢?」「然後你就有錢可以更換漁網捕更多的魚。」漁夫問「然後呢?」「然後你可以用賺到的錢買第二第三艘船,找來更多人幫你捕更多的魚。」漁夫問「然後呢?」「然後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有錢。」「然後呢?」「然後到那時候你就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上酒吧品嚐美酒美食,自在做你喜愛的事」,漁夫問「這樣要花多少時間呢?」「三十年吧!」商人回答。漁夫說「先生,我現在就能自在享受生活了,為何要等三十年後呢?」
金錢本身是目標嗎?賺錢不是為了享福嗎?但人們卻常花了大部份時間勞碌賺錢,沒有時間和心情享福,甚至失去享受力。傳道者說在虛空的日光之下有一件美善是人能以「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在他的勞碌中喜樂。」(5.18-19)
今年八月休假時,在安靜中上帝提醒我不要忘記享受生命中「簡單的快樂」,像是躺在樹林的搖椅上欣賞每一棵樹在風中搖曳獨有的姿態、聆聽蟲鳴鳥叫、注視發亮的藍天白雲,喝上一杯香濃的咖啡,或者看一段讓自己捧腹大笑的綜藝節目,或者聽音樂泡澡,或者享用一頓美食;弟兄姊妹,你最近的一次「享受」是什麼呢?。
或許你說不信主的人也能享受生活啊。是,但他們的享受和一個與主連結的人的享受,層次和深度會有很大的不同。沒有基督,擁有再多也不一定能享有(滿足感),但是有了基督,即使是平凡的小事也能有滿足感,這就是享受力,享受力是上帝的賞賜。奧古斯丁說「主啊,我們的心只有在你的裡面才能找到真正安息。」人心的無底洞必須先被基督填滿,以神為樂,然後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就有意義和喜樂。
3、好管家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日子」(5.20),意思是不留意人生的苦短,也不再記念過去的苦楚,也就是:因著上帝的恩賜,及時吃喝享受所擁有的吧。(參見11.8-10)但是千萬別誤以為傳道書鼓吹享樂主義,因為<12.13-14>說本書的核心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且「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但「敬畏神守誡命」是指過著禁慾嚴肅枯燥的生活嗎?NO!那要如何「及時享樂」又「敬畏神」呢?傳道書(其實整本聖經都是)正是要傳遞人生智慧幫助我們做好管家。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接著講了一個無知財主的比喻(詳見路12.15-21),這個比喻呼應了傳道書的信息,教導二不二要:不專注於財富的積聚、不自我中心,要思念永恆,要積財在天(尋求在神面前富足)!在教會做幸福小組傳福音的節期,看到好多人為BEST預備豐盛佳餚、禮物、佈置等,毫不手軟!真的很感恩感動,相信這些傳愛的人不僅不會因為給出去而變少,還能領受多重祝福—領人歸主的喜樂、盡情享福、並積財在天!
結語:先好額後發財
呂春長牧師曾有一篇講道叫「先好額,後發財」。呂牧師說「我們忠孝路教會的好額人多得很,連我也是好額人!」聽得令人大惑不解,心想「呂牧師明明踩著破舊腳踏車探訪,哪算好額人?」但呂牧師說,「好額人」未必有錢,有錢人未必「好額」,因為耶穌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份」(台語翻譯:上好的份額,見路10.38-42),一個信主重生聽道行道的人就是「好額人」,而好就好在於「沒有人能奪去」!呂牧師說,基督徒必須先求好額(獲取上好的福份—永生),然後才發財,屬世的財富要建造在屬靈信仰的基礎上,這就是「先好額,後發財」。祈願忠孝路教會每一位兄姊都能領受這寶貴的人生智慧,成為「先好額,後發財」的人!這樣,即便走在虛空的人生路上,信靠主的人依然可以享福享樂有盼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