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福音2:13-17
一、前言
耶穌呼召門徒的過程當中,就已經在傳遞信息,活出他的信息。他讓人看到,他愛世人,特別是去看顧選召那被人唾棄與撇棄的人。福音不是單單用口傳講的,是要用生命活出來的。因此,耶穌並不是待在家中等人們來找他,而他是有計畫得出去呼召門徒,傳揚福音,活出見證。
二、分段註解
1.主呼召門徒(2:13-14)
利未是一名稅吏,而稅吏在當時是被人厭棄的。稅金由稅吏來定義,因此人們永遠都不曉得該付多少稅。利未的生命在當時必然是孤單的。這樣的行業,基本上就是為了賺錢而出賣自己靈魂的行業。他與他的同胞是隔離的,他唯一擁有的朋友,就只有跟他做同樣行業的稅吏,以及一同被世人唾棄的「罪人」。
耶穌卻來到他面前呼召了這位大家所撇棄的對象。不是利未去尋找耶穌、而是耶穌先尋找、看見利未。耶穌在湖邊行走的時候,看到了利未坐在稅關上。耶穌不是在會堂當中呼召門徒、不是在聖殿裡頭呼召門徒。耶穌反而到了一個看似骯髒、不潔淨、不道德的場所,呼召了一位人們拒絕往來的罪人。
利未,在這當下撇下與放下的是他所有的一切。彼得、安得列,雅各、約翰,隨時隨地都可以重操舊業,回去當漁夫。但是當利未離開了稅關跟隨耶穌的那一刻,他等同是完全撇棄了這份工作,不可能再回去當稅吏了。
然而利未,因著這樣的決定,也得到了極大的祝福。首先,他可以手潔心清的過日子了。他的日子也許比較不好過,變的比以前貧窮、生活比以前辛苦、他原本舒適豪華的生活也沒了。但是他終於可以卸下所有的羞恥,重新做人。
馬可福音書的「利未」,與馬太福音的「馬太」是同一人(馬太福音9:9-13),因此,稅吏利未也就是馬太福音的作者馬太,利未雖然失去了他做稅吏的工作,但是他的筆並沒有放下。他繼續撰寫著耶穌的教導與故事,以致於我們如今,也可以透過他所觀察的、所經歷的,也來認識耶穌基督。而當利未放棄一切來跟隨上帝的時候,上帝也沒有虧待利未。利未在神的國度當中成為了重要的使徒,他成為福音書的關鍵作者,並且如今我們也繼續因著他所做的,來見證主的榮耀。假若,他那天沒有放下一切來跟隨耶穌,那他一生將只會被看做是一個人們所厭惡的稅吏。
-
耶穌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在尋找我們、呼召我們來跟隨他。
-
主不在乎我們有多污穢、有多骯髒,不在乎我們的過去在世人的眼中是多麼的不堪。他單單的來到你面前,就是向你說一句話:「你跟從我來。」
-
主在呼召你,你肯捨下一切來跟隨耶穌嗎?一生做稅吏與一生服事主是何等不同的生命!
2. 主與罪人同席(2:15-17)
稅吏與罪人在這段經文當中連續出現了三次。稅吏與罪人在當時的社會當中也都是猶太人所拒絕在外的一群人。然而,這邊卻看到耶穌和門徒們一同與一群被遺棄的人同桌。
這故事特別之處,是在於耶穌單單的與他們共度晚餐。這裡頭沒有講到耶穌呼召他們悔改,也沒有說你們要先認罪、悔改,我才要與你們共享晚宴。耶穌真的是單單的依照他們現在的身份來接納他們,與他們共進晚餐。而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如果有悔改,他們如果有決定要改變,是因為他們感受到耶穌愛他們,完全的接納他們現在的樣式,就如同當時耶穌接納撒該一樣。
耶穌與他們相遇,耶穌與被遺棄的、被撇下的被拋棄在社會邊緣的人在一起也不是一種巧遇。他是刻意的,有意的要與他們在一起。就如同在路加福音,耶穌向撒該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耶穌是主動的去尋找那失喪的人。
-
你是否認為你的朋友們需要耶穌像你需要耶穌一樣?
-
你是否願意成為罪人與耶穌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