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使徒行傳7:51-60
引言:
1. 教會歷史第一位殉道者是誰?初代教會第一任長執只專注管理飯食嗎?
2. 何事讓以色列百姓對司提反咬牙切齒、忿怒到用石頭打死他呢?今天我們要維護的是傳統,還是真理?
3. 司提反殉道時眼睛注目在那裡?他的死帶出怎樣的效應呢?
一、 為何以色列衛道人士對司提反咬牙切齒呢?
使徒行傳6:10-14、7:1「司提反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敵擋不住,就買出人來說:我們聽見他說謗讟摩西和神的話。他們又聳動了百姓、長老,並文士,就忽然來捉拿他,把他帶到公會去,設下假見證,說:這個人說話,不住的蹧踐聖所和律法。我們曾聽見他說:這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此地,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條。…大祭司就說:這些事果然有嗎?」
(一) 撒但的技倆
1. 收買人設下假見證,散播不實謠言。
2. 聳動百姓,激起群眾的忿怒。
(二) 宗教的控訴
1. 踐踏上帝的聖殿,毀壞摩西的律法。
2. 褻瀆上帝,罪不可赦。
(三) 背後的因素
1. 「聖殿與律法」乃是猶太人維護法統的兩大法寶,用來作為猶太人與外邦人最大的區別。
2. 以色列百姓以上帝選民擁有「聖殿與律法」為傲,形成民族的優越感,歧視外邦人。
3. 獨尊「聖殿與律法」成為本地猶太人和外邦猶太僑民的衝突點,也帶給外邦教會和猶太教會明顯的差異。
(四) 司提反的辯駁
1. 我們的祖先來自外邦,且在外邦蒙福,怎能歧視外邦人?
a. 猶太人公認的祖先亞伯拉罕來自米所波大米,是典型的外邦人。上帝也曾向亞伯拉罕預告,他的後裔要寄居外邦。(徒7:2-6)
b. 以色列百姓的先祖,約瑟出生於迦南地,卻不見容於本地,被兄弟出賣到外邦-埃及,反而在埃及蒙恩,當了埃及的宰相,在迦南地飢荒時,拯救整個家族。(徒7:7-18)
※既然如此,怎能說外邦地沒有上帝的同在,外邦人沒有上帝的祝福呢?
2. 你們開口閉口摩西律法,但你們和你們祖先有跟隨摩西,遵守摩西律法嗎?
a. 摩西曾為了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受欺壓,打抱不平,打死埃及人,然而,我們的先祖卻棄絕摩西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徒7:20-35)。
b. 摩西受上帝差派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西乃山領受上帝頒佈的律法。然而,我們的先祖卻不肯聽從摩西,也不遵守律法,反而造牛犢,拜偶像,要回埃及。(徒7:36-43)
※既然如此,你們怎麼有資格口口聲聲說摩西的律法?
3. 你們知道你們所獨尊的聖殿從哪裡來的呢?上帝真的住在聖殿嗎?
a. 聖殿的前身乃是摩西的「會幕」,是摩西照上帝所指示的模型造的。會幕象徵著「上帝的臨在」,而且四十年來都隨著以色列百姓在外邦的曠野流浪,顯然上帝也臨在外邦。(徒7:44-45)
b. 儘管大衛有感為上帝建殿,但卻由所羅門王完成,所羅門王獻殿時說:「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顯然,至高者上帝根本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徒7:46-50)。何況主後70年聖殿就被羅馬帝國拆毀。
※既然如此,你們怎能將上帝局限在聖殿,且獨尊耶路撒冷呢?
4. 你們的祖先怎樣,你們現在也怎樣!
a. 你們的祖先硬著頸項、抗拒聖靈,你們現在也一樣。
b. 你們的祖先殺害先知,你們也同樣將耶穌釘死十字架。
※顯然,你們是公然與上帝作對!
二、 司提反殉道時,眼睛注目在那裡?
1. 定睛天上寶座,相信上帝公義的審判
使徒行傳7:54-56「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
2. 將生命交在主耶穌的手中
使徒行傳7:59「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
3. 祈求上帝赦免殺害他的人
使徒行傳7:60「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
三、 殉道者的血成了福音的種子
(一) 司提反的死帶給掃羅震撼,在掃羅心中種下福音的種子。
使徒行傳7:57-58、60「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齊心擁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掃羅也喜悅他被害。」
1. 當時的掃羅是有思想、敬畏上帝的少年人,也許正在尋找如何為上帝大發熱心。
2. 掃羅聽見司提反在公會最後的陳述,他必定會想:怎麼跟祖先遺傳的說法那麼不一樣?司提反的陳述聽來有道理,但他又不能違背祖先的遺傳,到底誰是誰非呢?
3. 掃羅也一定會想:口口聲聲敬畏上帝,遵守律法的人,怎麼心中充滿忌妒怨恨、作假見證、使用暴力殺害人呢?這些都違背上帝十誡、摩西律法。
4. 而被認為背叛祖先傳統,踐踏聖殿,不守律法的人,受害被殺時,怎麼為殺害他的人禱告,求主不要將這罪歸給他們。哪一種人真正敬畏上帝,遵守律法?哪一種生命吸引人呢?這必然帶給掃羅很大的衝擊。
(二) 司提反殉道,掃羅開始殘害教會,殺害基督徒,福音在逼迫中傳至外邦。
使徒行傳8:1-3「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
1. 為何掃羅瘋狂逼迫殺害基督徒?是否因內心充滿矛盾、衝突與不安,而導致脫序的行為?
2. 猶太人有很強的優越感,很深排斥外邦人的心理,不願與外邦人往來,若非強大的逼迫,信主的猶太人很難,更不可能主動把福音傳到外邦。
3. 掃羅在大馬色路上遇見耶穌,奇妙的成為司提反的接班人,承接外邦傳道的重責大任,並為外邦傳道受苦且殉道。
使徒行傳22:19-21「我就說:主啊,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裡,又在各會堂裡鞭打他們。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歡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
結論:司提反的死結出的果子
約翰福音12:24「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1. 開啟外邦宣教的門
2. 保羅信主成為外邦宣教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