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主題【讓生命充滿盼望、讓教會成為教會】
【在親情撕裂中渴望復合】
廖述哲牧師
經 文:創世記32:6-12
所打發的人回到雅各那裡,說:「我們到了你哥哥以掃那裡,他帶著四百人,正迎著你來。」雅各就甚懼怕,而且愁煩,便把那與他同在的人口和羊群、牛群、駱駝分做兩隊,說:「以掃若來擊殺這一隊,剩下的那一隊還可以逃避。」雅各說:「耶和華-我祖父亞伯拉罕的上帝,我父親以撒的上帝啊,你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信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用我的一根杖過這約旦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求你救我脫離我哥哥的手,脫離以掃的手,因為我怕他來殺我,連母親和兒女都不放過。你曾說:『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後裔如同海邊的沙,多得不可勝數。』」
前 言
近日有一部即將上映的基督教電影【心靈小屋】,故事描寫一位小女兒被虐殺的父親,多年後意外接獲一封署名「老爹」的來信,邀請他再次回到案發現場的山中小屋,因而經歷的一段奇妙旅程。
王牧師曾在自己所整理的《小屋》(The Shack)摘要中引言:「如果你曾在生命中的『小屋』受盡恐懼和傷害,當上帝邀請你再次回到那個『小屋』時,你的反應會是如何?」 回去是否會帶來更大的衝突和傷害?或者那也有可能是一段醫治與恢復的旅程?
經文中的困境:雅各的返家難題
上週我們提到當雅各決意離開拉班後,被拉班追趕,後來兩人談判、立約互不侵犯的經過。我們看見上帝實在紀念雅各的苦情,介入在其中;但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雅各的返家旅途真的是一波多折。在今天的經文,雅各馬上又面臨另一個更大的困境,或者說這個困境正是他人生、家庭中最大的難題。因為那個當年被他奪走長子名分,氣到揚言要殺他的哥哥-以掃,此刻正帶著四百個人,朝著他和他的妻小、一切的產業迎面而來。
如果你是雅各,有人告訴你,你的仇敵,或者過去你所虧欠的人,如今正帶著四百個人朝你迎面而來,除此之外沒有提供任何可供判斷的線索,你心裡所想的會是甚麼?聖經告訴我們:「雅各甚懼怕,而且愁煩。」也因此,不得不把所有的家人和產業一分為二,而這當中甚至還有他自己個人喜愛的排序(創33:1-2);此外,雅各又安排了僕人分批前往以掃那去送禮,雅各心想或許哥哥會因此寬容我(創32:20)。
過去幾週我們分別用「人性的角度」以及「信仰的意涵」討論了雅各的對錯與否,以及屬靈的合理性。從人的角度,如果雅各是一個徹底的騙子,那麼這一切不過是他咎由自取,根本無須被原諒;既然回家不會被寬容,那又何必多此一舉?若站在信仰真理的角度,如果雅各宣稱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上帝的旨意;那麼他何必懼怕,他難道不能奉主的名發動聖戰,因為上帝必然站在他那一方使他得勝不是嗎?
事實上,雅各的行為已反應出他自己內心的光景,漂流在外多年使他渴望回家;但選擇歸回,也迫使他必須真誠地面對這一切傷害、甚至敵對的關係,雅各的內心充滿矛盾與恐懼。在今天的經文中,他用盡了一切的手段,但仍然沒有平安,此時此刻似乎只有向神禱告才能解決他的困境了。
我們的困境:信主是回家,抑或回家的開始?你我回家之後的難題是什麼?
過去的這禮拜三,教會剛舉行第一季的受洗典禮。三位上台做見證的弟兄姊妹都不約而同提到「回家」這個關鍵字。的確,作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們信主成為天父上帝的兒女、經歷上帝無條件的愛,恢復與祂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回家」一樣。但信主意味著我們「已經」回到家?或者是才「開始學習」要回家的旅程呢?
一位旅美華裔的牧者曾分享:基督徒信主後最具挑戰的信仰場景不在世界,而是在自己的家中(包括屬靈的家庭-教會)。的確,不回家我們可能都是聖人,非常體面,但是回到家,我們的本相就一覽無遺。在外面我們常常可以輕易地指出世界的問題,但是在家中,家人才是那有聲無聲反映出我們生命問題的對象。
「家」是形塑「自我」的地方。用屬靈的言語來說,「家」就是「老我」成長的環境,也是老我暴露最徹底的地方。所以雅各返家,表面上是遇到衝著他而來的以掃;但其實反映出的是雅各自己內心世界的衝突與恐懼。它可能是兩人成長過程中的爭競、比較、嫉妒,以及離家前夕的謊言與傷害(當然這不是說以掃就沒有問題,只是聖經並沒有帶領我們處理以掃的內心世界)。事實上這些問題通常也是每一位基督徒「回家」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認識自我。
有弟兄姊妹曾跟我分享,過去不信主還好,信主認識真理之後才發現自己生命有許多問題許要改變。不追求屬靈生命還好,一追求就發現自己內在有許多的驕傲。不去傳福音、不事奉還好,一開始要傳福音與人同工,才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很有問題。雅各的困境、我們的困境,這些信主以後的生命問題該如何是好呢?
經文中的福音:雅各在禱告中承認自己不配,最終如見主面,經歷神與人的接納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見雅各用盡了一切的方法卻無法戰勝自己心中的恐懼,最後只能來到上帝的面前禱告。而這個禱告的內容也顛覆了我們過去對雅各的認識,因為他一改過去只為自己算計並且緊抓不放的態度,在禱告中承認了自己的渺小與不配。
『 …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信實,我一點也不配得。』(32:11)
無論是人性或靈意,過去是詭詐或為要冒險得祝福。我們看到此刻的雅各選擇放手將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那呼召祖父-亞伯拉罕、賜福父親-以撒、如今也帶領他歸回的耶和華上帝的手中。有趣的是這個禱告不僅再次串起「亞伯拉罕的福」,在經文中雅各引用上帝的應許說:『你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希伯來原文中的「回,shuwb」有回轉、修復;並象徵人與神、人與人關係上的悔改。而「厚待,yatab」則有做得正確、做得徹底、行得正的意思。換句話說這個禱告其實有另外一個意思:『你曾對我說:回家(悔改修復關係),我要恩待你(做更正確、更完全)的事。』
相信這不只是雅各「求救」的禱告,更是一個求主「改變他」的禱告。我們過去常常求上帝拯救我們,但卻不一定希望上帝改變我們;我們渴望上帝賜福給我們,但卻不願意讓祂修復我們跟祂、跟人之間的錯誤或撕裂的關係。可是此刻的雅各降服了,最終(雖然聖經並沒有交代以掃是如何改變的),但我們在三十三章看見當兩人重逢的那一刻,以掃是「跑」上前去迎接雅各、「抱」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而就在那一刻兩人都哭了(創33:4)。雅各對以掃說: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上帝的面,並且你也寬容了我(創33:10b)。
我們的福音:回家告訴家人自己是蒙恩的罪人,與神與人和好
我們看到雅各的生命在上帝出手後真實地被修剪。他雖然因自己的錯誤經歷親情撕裂、流離失所的傷痛;但卻也奇蹟似的在異鄉經歷存活與昌盛。以至於他到最後,不得不承認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慈愛和信實,最終踏上返家的旅程。
而回家,同時也是一段醫治的旅程。許多時候主耶穌十架救恩要醫治或處理的,並不是罪的本身,或僅僅只是贖上罪的代價。十字架最終要醫治恢復罪所破壞的關係和信任;使人與神、人與人復合。然而這段醫治的旅程卻需要我們不斷地降服在恩典中,才能夠漸漸痊癒。
『從前你們是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着他的血,已經得以親近了。因為他自己是我們的和平,使雙方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絕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終止了冤仇,廢掉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使兩方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促成了和平;既在十字架上消滅了冤仇,就藉這十字架使雙方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傳和平給那些近處的人。』(羅5:8-10)
福音的本質不是我們在世界有多成功。福音,是我們回家並承認自己不過是一個蒙恩罪人。既回家(家與屬靈的家),就不要輕言離開。求主幫助我們勇於面對生命中需要修復與改變的地方,相信在恩典中永遠都有超過所求所想的接納與更新將會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