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林前四5,8-13
牧師
哥林多教會信徒當中人們各自宣稱:「我是屬保羅」、「我是屬彼得」、「我是屬亞波羅」,以致信徒結黨分派、嫉妒紛爭。如果你是保羅會如何反應呢?在<4.8-13>保羅講了兩種強烈對比的圖像。
圖像一:富足作王
「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富足了,用不著我們,自己就作王了。」(4.8)信徒「作王了」,什麼意思?王代表權柄、判斷、尊榮。當信徒認定某一個屬靈領袖有能力、有智慧、有口才,認定自己的判斷和看法、做法具有絕對正當性時,而排拒打壓他人就是在自尊為王。保羅責備他們,「自高自大,看重這個,看輕那個」(4.6),並且「自誇」,忘記了一切恩賜好處都是從神領受的(4.7)。
保羅用反諷的方式說,你們自認正確到一種地步,覺得不需要使徒,甚至也不需要上帝了。一個群體中人們各自尊己為王的結果就是,分裂。
圖像二:囚犯垃圾
「神把我們作使徒的明顯地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4.9)。在此描繪囚犯被扔進羅馬競技場的獅群中、與之搏鬥來取悅群眾。保羅說,服事的人就好像這些囚犯,且「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到處漂泊,並且勞碌,親手做工」(4.11-12)。「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宰」(4.13)這裏的圖像是廚房清理過程中從水槽和排水管排出的渣宰,一無所值被丟棄;這種被世界棄絕輕看的處境,是真服事神的人免不了的苦難,如同耶穌來到地上,「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我們也不尊重祂。」(賽53.3)
誰該被尊崇?
哥林多人表現出來「富足作王」,和保羅(及使徒們)如「囚犯垃圾」,兩者成了強烈的對比!前者是聰明、強壯、有榮耀;後者是「為基督的緣故成為愚拙、軟弱、被藐視」。(4.10)但是哥林多人真的比使徒卓越嗎?顯然不是。其實他們的「富足作王」在神眼中是幼稚有如吃奶的屬靈嬰孩(3.1-3)。
而這些屬靈領袖值得信徒推崇嗎?保羅說,不,其實我們「不過是照著主給各人的恩賜去做罷了」(3.5-6),保羅不斷把自己從信徒的偶像神壇上拉下來,表明十字架才是核心,基督才是你們的歸屬。屬靈領袖必須小心不成為信徒的上帝,信徒也必須小心不推崇屬靈領袖成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