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給你更多更深!】
傅世賢牧師
經文:可二1-12耶穌應該滿足人的渴求? 小玉信主十年後,決定離開教會和上帝,她的理由是這樣: 「我身邊的基督徒常常分享上帝垂聽他們禱告,但是總沒有我的份。」然後她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的父親是有錢人家的司機,從小每當有錢人家在開party時,小女孩就會爬到大樹上看那一群人歡樂地享受party,小女孩在樹上總是羨慕到流口水…」,她接著說「我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小女孩,耶穌就是那個party的主人,然後耶穌邀請所有爬在樹上、在一旁流口水的人都來加入祂的party,我也來了,只是經過那麼多年,耶穌為每一個人帶來好多幸福美滿,party上不斷有驚喜、喜事連連、歡呼不斷,我總是想,再等等我也有份,耶穌一定也會成就我的渴望,然而我卻始終什麼都沒有。現在我知道我只配當一個party的旁觀者,我終於知道是我搞錯了,上帝並不愛我,所以我也不愛祂了,反正祂不在乎我的渴求,我要走人了。」 「既然上帝那麼愛我,豈不是應該滿足我內心最深的願望嗎?」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挺合理的?特別是,「我又順服又熱心事奉,上帝不是應該大大祝福我的工作物質婚姻健康嗎?」 耶穌忽略人的渴求? 今天的經文正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怎樣回應人的渴求。 這一天,有一個癱瘓的人和他的四個朋友極力的想來到耶穌面前,為什麼呢?原來,他們聽說一切害病的只要來到耶穌跟前都有得醫治的指望,這也正是何以眾人一直追著耶穌跑。但是癱子和他的朋友很快地發現遇到麻煩了,因為耶穌所在的房子擠滿了人,「連門前都沒有空地」,於是他們想了一個法子,就是拆了耶穌所在的房子房頂,然後從屋頂上將癱子連著所躺臥的褥子都搥下去,很可能不偏不倚地正搥降在耶穌面前。哇塞,癱子這一夥人真是有夠膽大的,你想他們這麼做要面臨什麼樣的壓力呢?之後要修護房頂、或賠錢給屋主,可能被眾人責罵說插了隊,又干擾了原本聽講道的人,可能被他人指指點點,還有萬一,四個朋友手腳動作不一要是把搥下來的癱子給摔下去呢?很顯然,這些風險可不小呀,但是他們仍然如此做了,這反應出他們內心的渴望多麼深切啊!他們如此迫切要來到耶穌面前的目的是什麼呢?不消說,是得醫治。這渴望是那麼深切,以致這五個人甘冒種種風險,無論如何就是要來到耶穌面前。 但是耶穌見著他們的第一句話是「小子,你的罪赦了」,耶穌搞錯了吧?祂不是應該說「起來,你得醫治了」?或許這個人聽到時內心這麼想著「喔,多謝啦,不過那並不是我想要的,我眼前最急迫的是能站起來走路!」難道耶穌不知道他們求助的目的?難道耶穌忽略他們內心「得醫治」這樣的渴求嗎? 生來就沒手沒腳的胡哲力克曾經說,他年少時每天睡前的禱告就是,希望他隔天醒來時發現上帝讓他長出手腳了,但是並沒有。難道上帝像前述的小玉所說的,就是一個總是忽略人內心渴求的上帝? 比渴求更重要的 「小子,你的罪赦了」,這是什麼意思呢?耶穌認為赦罪比得醫治還迫切重要嗎?其實生病和犯罪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但很可能這位癱子的生命中罪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他的身體和靈魂了,因為既然耶穌能知道文士心裡的議論,耶穌一定知道癱子生命深處根本的問題。 但是「罪」到底是什麼,赦罪比病得醫治優先嗎?耶穌深知罪是一切問題的來源。想一想,校園裡霸凌排擠、家庭失和、兄弟間爭產、情殺、婚姻中的背叛、同事間的爭鬥、幫派的鬥毆…所有這些人和人之間的衝突都是從人內心的罪開始的—驕傲、嫉妒、詭詐、不安全感、懷疑、自私、貪婪、說謊、憤怒、競爭、情慾等等;罪的影響從個人、家庭,大到社會的不公義、貧富差距、失業、官員貪腐、文化的糜爛、世界局勢的混亂、族與族的相殺、國與國的對峙、生態的破壞…,所有的亂象無一不是從人心的惡慾—罪,開始的。罪是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同時更嚴重的是罪使得人與神隔絕。 試著想想福音書中那些圍繞著耶穌的人對祂的渴求是什麼?門徒發現他們的夫子可真是萬人迷哪!還記得第一章是怎麼記載的,「…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門徒看見眾人追著耶穌跑一定歡喜極了,他們跟著耶穌的渴想可能是:風光、前途看好,所以後來門徒中有兩人爭著要坐耶穌的左右大位。另外有一群人渴求於耶穌的當然就是病得醫治、鬼附得釋放;而那些追著耶穌的群眾呢,可能是好奇、湊熱鬧、或想免費吃到飽(約6.26)。 我們是不是也帶著各種渴求、動機來追隨耶穌呢?其實生病的想得康復、學生想金榜題名、單身漢想抱得美人歸,這都是正常的渴求,只是人們以為只要願望成就,就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所以,倘使上帝有滿足我的渴求、我就繼續敬拜祂;否則就走人。這樣,人們的渴求不就變成上帝了?人們敬拜的不就是自己的渴求嗎?癱子以為只要能起來走路,一切都沒問題了;年少時的胡哲力克以為只要他能長出手腳,就不再有苦惱;單身漢以為只要能抱得美人歸,從此就心滿意足。 然而就罪使人與神隔絕的嚴重性來說,耶穌要對攤子說的是「其實你低估了你的渴望,有比你病得醫治更深層的難題…」,有比長出手腳更重要、有比健康、比結婚生子、比唸什麼學校、比賺錢…更重要的,那就是罪得赦免。 耶穌,給你更多更深 好吧,就算是這樣,但像「罪」這樣浩大的難題,耶穌憑什麼赦罪呢?如果A得罪了B,然後C跑出來跟A說我赦免你,A和B會怎麼想?莫名其妙、一頭霧水吧!甘你C什麼事呢?因為只有得罪是針對你的,你才能去原諒那個罪。因此當耶穌說「你的罪赦了」,這代表什麼呢?耶穌的意思是,我是你犯罪所得罪的那位,言下之意,耶穌是在宣稱祂就是上帝。在一旁聽見這話的文士明白這話真正的意思,他們議論不滿起來,「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上帝以外,誰能赦罪呢?」(可2.7)他們認為耶穌的話是對上帝的褻瀆藐視和不敬,因為祂聲稱自己能做只有上帝能做的事。沒錯,文士完全正確,耶穌若不是他所宣稱的,那他就是大大褻瀆上帝。 聖經上接著說,耶穌知道他們心裡這樣議論,就問「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許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或許有人這樣想,說罪得赦免比較容易,那就是一句話吧,到底罪有沒有得赦免又看不見啊!而叫一個癱子起來走路,這是大家眼睛看得到的神蹟,這比較難吧。但你想耶穌認為哪一樣難呢?耶穌說,「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吩咐癱子起來行走,「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耶穌用眾人「看得到」的病得醫治來印證祂有「看不到」的赦罪權柄,同時是表明祂救主的身份。因為任何施行奇蹟的人都可能可以叫癱子得醫治,但只有生命的主才有權柄赦罪。事實上,癱子來到耶穌面前最終得到超乎所求,他本來不過想得醫治,但是耶穌給他更多更深—全新的身體和全新的生命,可想而知他多麼雀躍的跳著走著,叫眾人都驚奇歸榮耀給上帝! 耶穌有能力成全癱子得醫治的渴求,祂現在也同樣有能力可以成就你我心中所有的渴望,但是耶穌深知,這樣做會扭曲我們和祂的關係,特別是當那個渴望已經成為我們的上帝時。耶穌要我們知道,祂不是阿拉丁神燈,專被用來滿足我們所有的願望;祂乃是我們的救主。其實耶穌也正是顯露祂真正的身份而激怒宗教領袖將祂置於死,但上帝最終竟透過祂十字架的死代替世人的罪、帶來赦罪恩典,賜給人新生命。從拜拜到信耶穌,絕不是換一個神明而已,而是罪得赦免更新成一個新生命。 在基督裡的新生命 還記得約翰福音第四章講到一位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嗎?她以為男人的愛和性可以滿足她最深的渴求,她的身邊一個個男人來了又走了,但是她仍然不快樂也不滿足。我們常常也像這婦人一樣,並不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真正重要的需要是什麼,以致盲目地追求無法真正滿足的各種人事物,也不斷找一堆替代品來逃避真正的問題。直到井邊的婦人遇見耶穌,耶穌告訴她,在祂那兒有生命的活水能使人真正解渴。 最近真情部落格訪問我們教會瑪俐姐的兒子—莊智程。智程在九歲時父親驟逝,媽媽為了生計把他托給舅舅和外婆,這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刻下被遺棄、沒有價值感的創傷,進入青少年期後,他開始叛逆天天跑夜店,透過把妹交友喝酒跳舞,想要尋找認同和價值感,但卻茫茫然渾渾噩噩過日子。直到在一次的營會裡,原本他也只想著在營會把妹的歪主意,但在營會中的一次聚會,他在心裡跟上帝禱告,「上帝,我不想要繼續過這樣的生活,求你幫助我改變」,一做完禱告後,走來一位不認識他的牧師在耳邊對他說,「上帝聽見你的禱告,祂要給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他聽到時大哭、心想怎麼可能上帝會愛我這麼糟糕的人?營會回來後,由於朋友的邀約仍兩次上夜店,但是他發覺好無聊,好像上帝把他內心對夜店的迷戀的癮給拿掉了,他就不再去了。後來在一次機會裡,他接觸到西門町「夢想之家」邊緣少年的事工,他豪不猶豫地投入用教街舞來接觸陪伴他們,雖然當時每個月只領五千元薪水,又住著下雨會淹水、半夜老鼠會來開運動會的房子,可是他卻甘之如飴非常喜樂。這就是耶穌賜下的新生命! 從前,智程錯把跳舞把妹和夜店當成他的渴求和滿足,直到他生命改變決心為主而活時,他才經歷到更深層的滿足和喜樂。但是各位知道嗎?在他九歲父親過世時,一夜之間,他從優渥享福的王子轉變成揹負千萬債務的孤兒,即便那時他祈求上帝不要帶走父親,但父親仍走了,那時的他覺得有沒有信仰上帝都是一樣的。各位,所以你說上帝是應允我們心中渴求的嗎?也是、也不是。禱告是奧秘,我們無法全然明白上帝對禱告的回應。然而使徒保羅透過<羅八>告訴我們,透過耶穌捨己釘十架的救恩,上帝已經向我們保證—沒有一件事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是我們的確信。 結論: 雖然有時人生會遭遇不測,雖然有時上帝對禱告的回應難以完全明白,但上帝已經賜下在基督裡罪得赦免的新生命,同時也為我們預備了基督徒同伴,就是教會。這段聖經故事讓我們看到,耶穌肯定四個朋友對癱子的愛,祂稱這一夥人甘冒風險無論如何地迫切來到祂面前,這樣的行動為「信心」(可2.5)。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癱子需要你迫切帶到耶穌面前?又,有沒有人像這四個朋友一樣,一直盡力要把你帶到主面前?在我們軟弱時,會像癱子一樣需要有人來抬我們;在我們剛強時,就可以像四個朋友一樣去抬別人。 教會下半年的主題是「讓教會成為教會」,透過今天的信息求上帝的大能運行在這裡,叫每一個來到祂面前的人都得著新生命,也不斷有生命更新的見證和好消息宣揚出去,以致吸引更多失落的人前來領受新盼望和新生命;也但願我們成為「褥子教會」,就是彼此相抬奔向主耶穌的教會。阿們。 小組討論分享
1. 請分享上帝回應你心中渴求的經驗,成就與不成就各一。
2. 續上題,從這樣的經歷中你獲得什麼成長/改變? 3. 為彼此代禱,能領受耶穌賜下的新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