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事項
教會消息
其他報導
 
同性戀先天或後天? 都不能當作放縱的藉口
2015-08-10
同性戀先天或後天? 都不能當作放縱的藉口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

同性戀究竟是先天造成?還是後天影響?袁幼軒博士七月25日在台中的講座表示,過去有許多科學家以先天(生理)的角度,分別從雙胞胎、大腦和染色體進行實驗,也有科學家以後天(環境)的角度,分別從家族因素、成長過程、社會文化進行分析,他們共同的目的,就是找出造成同性戀的原因。

 
科學家仍未有一致結論
 
袁幼軒提到,1911年,貝利和皮拉(Bailey and Pillard)對於雙胞胎中有同性戀的兄弟進行一項研究,發現一個同卵孿生兄弟是同性戀者,另外一個也是同性戀者佔52%;異卵雙胞胎兄弟兩人皆是同性戀者佔22%。2000年,貝利、鄧恩和馬丁(Bailey Dunne and Martin)試圖再重複一次實驗,結果包含同性戀的同卵雙胞胎中,兩人皆為同性戀的僅佔30%。
 
另外兩個相同的研究發現,只有6.7%的同卵雙生兄弟,兩人同時是同性戀;7.2%的異卵孿生兄弟,兩人同時是同性戀;5.5%的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兩人同時是同性戀。從上述實驗中發現,這些實驗數據無法重複,由此可知,遺傳基因「可能」是形成同性戀的其中一項因素,但並不代表是「唯一」的因素。其他科學家也無法在同性戀兄弟的染色體中找出這個共同的分子遺傳標記。另外,有些科學家針對大腦的下視丘進行同性戀相關的研究,仍然無法證明同性戀是生來如此,還是後來才改變成的。
 
他也提到,在2007年曾經有學者研究275位台灣軍隊男性指出,父親的保護和母親的愛護是男同性戀者在性傾向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被影響的因素,其中「缺席的父親和主導的母親」雖然與造成同性戀原因產生相關性,但並不代表是絕對性的原因。
 
他表示,身為基督徒父母的責任,是做一個敬虔的父母。許多家庭中也有同性傾向的子女,但是真正的問題不是父母有沒有好好教養孩子,不能把造成同性戀的原因全部推給父母。
 
真正解決答案就是福音
 
袁幼軒認為,性傾向當中還有許多複雜的層面,包括感受、行為和認知等。他引用美國心理學學會研究指出,對於一個人發展成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各傾向的確切原因,科學家們並沒有一致的結論。儘管有許多研究想檢視遺傳基因、荷爾蒙、成長過程、社會文化對於性傾向可能的影響,卻沒有發現任何研究結果能讓科學家斷定性傾向是由某些特定因素所決定。
 
因此,他強調,當我們在探討同性戀成因之前,必須回到合乎聖經的人類學來看,每個人都是按神形象所造的,每個人天生都有罪性,同性戀可能由多重因素所造成的,不管生理和環境的因素如何影響我們,仍然要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負責任。
 
此外,有些人覺得同性戀是天生的,認為「既然我是天生的同性戀,那就不是我的錯。」如此在道德上放縱自己的情慾。每個人內心都有許多的罪不是出於選擇或是自己要求來的,例如自私、嫉妒、驕傲等。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把天生當作道德放縱的藉口。每個人都是罪人,都需要重生,經歷耶穌基督的救贖,不單是找出同性戀的原因就能解決問題,真正可以解決罪的答案就是福音,唯有上帝才能完全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