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應許-因愛而進入,為罪而失去!】
許雅惠傳道
經文:(創 1:28)“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 的活物。” (申命記11:11-12)「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
(賽65:19-21) 「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那裏不再聽見哭泣和哀號的聲音 …… 他們建造房屋,居住其中,栽葡萄園,吃園中的果子…因為我百姓的日子必長久如樹木,我的選民必享受親手勞碌得來的。」
一、 前言:人與土地之間
-
想到<土地與人>的關係,你想到什麼議題?山坡地過度開發?高房價的居住不正義?環保知識和行動?還是付到失去生活品質的房屋貸款?
-
有人質疑「神在乎我們救一隻狗,還是救一個失喪的人?」「聖經說天地將要過去,那麼延長地球的存在又是何必?」,你如何回應?
-
許多環保行動建議,人們往往認同卻做不到。原因是什麼?你是環保的旁觀者,被動參與者,還是帶動者?你對教會與環保的關係有什麼期待嗎?
-
教會跟鄰近社區應強化互動嗎?如何互動?教會的存在對所屬社區有什麼作用?
二、土地是什麼?人面對土地的身份是什麼?
對於<人與土地有什麼關係?>的回答,與對<土地>的定義有關。如果認為土地就是指大地世界,萬物所存之處,大地的課題如土石流及沙漠化,除了專家,似乎個人層面不易有積極性投入的立足點。然而真是如此嗎?若認為土地指的是可耕種擁有之土,那麼,以大樓公寓為惟一居住空間的人,土地跟我還有關係嗎?土地的意義,若是神所賜的生活存間,那麼,我們與社區,我們在家中,跟我這個天天實存的生活空間有怎樣的互動關係呢?教會作為基督信仰群體,應該有清楚的聖經觀點。
對於<人與土地有什麼關係?>的回答,第二個思考的方向,是身份。
土地的擁有者,開發者,管理者,使用者,對土地的看法不會一樣。有土地和沒有土地的人,對土地的情感和認識也會有所不同。土地是聖經歷史的軸線,認識神對土地的心意才能適切從真理回應土地課題,採取適當行動。
三、 聖經中,土地的三層意義
人們用<大自然的反撲>來形容土地並不是人可以任意支配的資源,而是有生命力,有創造中的意義應予尊重的。想要跳開「創造主」而直接討論「人與土地」的關係,將流於表面化而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土地」是神的永恆計畫的舞台,是神應許實現的所在,是人的身份與受造物的關係實踐之所在。從舊約到新約,記載神的百姓離開本家,進入應許,得地為業,荒廢城鄉,流浪異邦,歸回故土,新的救贖,客居世間,盼望永恆家鄉,將有新天新地…等歷史與計畫。神對人的帶領,是以土地關係為場景。
聖經中「土地」有三層的意義:
1. |
是大地(earth)或世界:宇宙層面,是神所創造的世界,承載萬物之處。
大地earth/世界,是神的創造
地與天相對,天地即代表整個世界,「地」是承載生命與萬物的空間,是各種活物所居空間的統稱。人無法脫離此空間而生存。
(創 1:28)“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 的活物。”
(詩89:11) 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
|
2. |
是指群體所居地理上的地區(land):群體層面,是神的救贖故事中的場景。
地/區域land,是神的群體性救贖計畫的舞台場景
(創12: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賽 43:20)“因我使曠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賜給我的百姓、 我的選民喝。”
神的救贖行動以群體為對象,期待信仰群體與社區土地之間,建立一個合睦共榮的關係。基督徒對土地是有社會責任和群體行動的,積極在地理性的區域中活動並傳揚神。
|
3. |
指人實際使用的地土(ground):個人層面,是使地為人效力,命令人委身耕耘的所在。
地土ground,是神對人的供應
(申7:13) 他必愛你,賜福與你,使你人數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應許給你的地上賜福與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並你的五穀、新酒,和油,以及牛犢、羊羔。
(申11:14) 我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
可勞動的地土,是神所賜,用來祝福人得著生命的供應。至於人對土地的行動,主要是耕種,看守,保護,享受安居。這使我們知道,面對生存的空間,人的責任是好管家─神祝福我們享受勞碌所得。
|
四、 人與土地,有什麼關係?
土地是上帝賜福選民的實際所在。人在土地上生活,是肯定土地的價值,作為人類生活的環境。土地與人的關係,要從神的設計來理解:
1. |
土地與自我身份的認同有關
“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詩 115:16)
土地,跟自我身分的尋回、建立,有密切關係。神應許給予以色列民應許之地,人民會認同自己屬於神。人表達自己是台灣人,台中人,是對自己所生存土地空間的認同及歸屬。土地會帶來身份認同的安定感。人在神所賜之地定居而建立家庭,發展事業投入耕耘,同時享受從土地上勞苦得來的結果,土地成了人類生命的一部份。
|
2. |
神要人在土地之上實踐「愛的群體關係」
上帝囑咐以色列人:擁有自己的土地後,要照顧寄居者(申十:19);照顧貧窮及無土地的邊緣羣體。土地有群體性,是一群人在一個地理空間中的共同經驗,被神所帶領,來實現神的旨意。例如,教會與社區的應該發展怎樣的關係?群體性的土地意義,是神我們要幫助人來實踐睦鄰關係;神所賜的地不是一個排他的空間,而應該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空間。
|
3. |
神要我們在生活空間中,享受雙手勞碌所得,經歷祂所賜的豐足
都會地區現代人不多有土地,生活空間就是神與我們立約的所在,人經歷神賜的豐足:
(1)建立家庭、發展和睦的群體關係;
(2)透過在生活空間各種活動勞碌,享受工作的滿足感與意義感;
(3)在生活空間中得以安息:記念神是真正的供應者,使人享受祂的創造。
(賽六十五21)「他們建造房屋,居住其中,栽葡萄園,吃園中的果子…;因為我百姓的日子必長久如樹木,我的選民必享受親手勞碌得來的。」
|
五、 神所賜的土地-因愛進入,因罪失去!
「土地」是神救贖故事的場景,人類的歷史在土地之間「離開」與「進入」。我們要關心的是人為何可以進入享受神所賜之地?我們又是怎樣失去土地的福份?
1. |
所居之地,是神所賜的禮物,也是安居的應許
(創 1:28)“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 的活物。”
人不是以主人的身份擁有土地,而是在神的授權下以管家的身份管理土地及活物:
(1)土地因人的服事而繁榮,人因地產而存活豐盛。
(2)人是地的管理者,當按創造的心意管理,是神的僕人。
(3)人對地的服事是屬靈的,是為要完成神的託負,使全地榮耀神的。
|
2. |
所居之地,充滿試驗
「罪」會破壞人與上帝的關係,破壞地與人的和諧。土地,可以是一個誘惑被利用來奴役他人。貪婪會反映在土地或所居空間。例如,土地原是神的祝福,但在資本累積的貪婪與商業利益中土地成為陷入貪婪的工具。若美名為投資,然而過於所能,錯失神的心意,則需要謹慎。認識自己是受託管理者,會對神及土地有敬畏與忠心;若認為土地屬於「我」不必向主交帳,就會產生掠奪性的使用。
|
3. |
因愛進入,因罪離開!
神因為「愛」而「安置」人在預備之地,人卻因為「罪」而「失去土地」。如(耶32:23)他們進入這地得了為業,卻不聽從你的話,也不遵行你的律法;你一切所吩咐他們行的,他們一無所行,因此你使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們。
創造之初,人被安置在伊甸園,因罪而離開樂園;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那地去」;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為奴之地埃及;約書亞率領以色列民進入應許之地,十二支派得地為業了。之後建立國家,因尊榮神而興旺,因遠離神而國滅家亡,終至被擄到外邦。如(耶2:7)我領你們進入肥美之地,使你們得吃其中的果子和美物;但你們進入的時候就玷污我的地,使我的產業成為可憎的。新約時代,人與<土地>的關係被提升了:人成了世界上客居的,地土的意義是為神做見證之處。耶穌的應許之地,是「祂在我裏面,我在祂裏面」這樣的心靈空間。
|
六、 符合聖經的土地意識與回應行動
1. |
土地屬於神
合乎聖經的土地所有權觀點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而是“神有制”。不承認上帝的所有權,就引發各樣的貪婪濫用,為了個人利益,催毀人類共同居住的在所不惜。聖經說:
(詩 24:1)“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
回應行動 面對世界性土地議題,基督徒要積極關懷投入,特別是政策性的意見表達。
|
2. |
土地是神的群體性的應許
聖約裡神的百姓會因遵守誡命而進入應許之地:(申命記11:11-12)「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當公義如水淘淘而下,土地上就會流出奶與蜜。當居住在其中的人民按公義與慈愛來生活,土地上的影響力就是屬於這個群體的祝福。
-
回應行動 為教會座落的社區和自己的社區行走禱告!用行動參與社區關懷!視社區為神要設立我們祝福人的核心所在,見證<教會帶來改變>,見證又真又活的神在社區當中!
|
3. |
人受託管理土地
人受託管理的權柄,是來自創創造人的神!受託管理是一種福份,是神給人對地的權柄與責任。人受託,就要盡忠心,來維護與看守保護,使全地彰顯出上帝的榮耀。土地能使錯置的心靈不再流離,土地是使人能享有安慰,有力量,能更新、能領受應許實踐夢想的所在。我們要時時查驗,在生活空間中有神的平安。(利 25:23)“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
4. |
罪使地受咒詛
地受咒詛,是上帝所宣佈的懲罰。人犯罪後,不再以神的創造形象來管理土地;不整全的道德,帶出破壞,使人終身勞苦才得飽足。除去罪,遵主為大,必然享受神的賞賜。
-
回應行動:遵行耶和華的話,使地為我們效力,公義慈愛在其中,使我們能享受。
|
5. |
接受救贖,盼望新天新地
太19:17 耶穌對他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腓3:20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多2:13 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或作:神─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
七、 結語: 敬畏神心意,重掌管家職份
(申11:29;31-32) 及至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入要去得為業的那地,你就要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將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上。你們要過約但河,進去得耶和華─你們神所賜你們為業之地,在那地居住。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今日在你們面前所陳明的一切律例典章。
-
土地,不是單純的空間場域,它是人類歷史的舞臺,是聆聽上帝話語的地方,更是人與神立約的空間。公義的社會行動,對環境土地政策議題應有神管家的責任與維護關注。
-
教會,要發揮土地管家的意識:「社區教會」意識很重要。教會環保,在社區關懷的主動行動,正在悄悄的進行信仰傳遞。教會在社區落地生根並建立人際網絡,我們就能更好地服侍世代,在社區成為光鹽,建立睦鄰關係,發揮天國影響力。
-
個人行動:我們要珍惜神所賜的生活空間:從空間的使用可以看出我們真實的信仰!神所賞賜的教會社區,我們的家,會見證我們對恩典的理解,對神託負責任的態度!
讓我們聽了就去行!從現在開始!從家,從教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