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2週報
20141109週報
20141116週報
20141123週報
20141130週報
20141207週報
20141214週報
20141221週報
20141228週報
20150104週報
20150111週報
20150118週報
20150125週報
20150201週報
20150208週報
20150215週報
20150222週報
20150304週報
20150301週報
20150308週報
20150315週報
20150322週報
20150329週報
20150405週報
20150412週報
20150419週報
20150426週報
20150503週報
20150510週報
20150517週報
20150526週報
20150601週報
20150607週報
20150614週報
20150621週報
20150628週報
20150712週報
20150719週報
20150726週報
20150802週報
20150809週報
20150816週報
20150823週報
20150830週報
20150906週報
20150913週報
20150920週報
20150927週報
20151004週報
20151011週報
20151025週報
20151108週報
20151115週報
20141122週報
20151129週報
20121208週報
20151215週報
20151223週報
20151229週報
20160103週報
20160110週報
20160117週報
20160124週報
20160131週報
20160207週報
20160214週報
20160222週報
20160228週報
20160306週報
20160313週報
20160320週報
20160403週報
20160410週報
20160410週報
20160417週報
20160424週報
20160501週報
20160508週報
20160515週報
20160522週報
20160529週報
20160605週報
20160612週報
20160619週報
20160626週報
20160710週報
20160717週報
20160724週報
20160731週報
20160814週報
20160821週報
20160826週報
20160904週報
20160911週報
20160918週報
20160925週報
20161002週報
20161009週報
20161016週報
20161023週報
20161030週報
20161106週報
20161113週報
20161120週報
20161127週報
20161204週報
20161211週報
20161218週報
20161225週報
20170101週報
20170108週報
20170115週報
20170122週報
20170205週報
20170212週報
20170219週報
20170226週報
20170305週報
20170312週報
20170319週報
20170326週報
20170402週報
20170409週報
20170423週報
20170430週報
20170507週報
20170514週報
20170521週報
20170604週報
20170611週報
20170618週報
20170625週報
20170702週報
20170709週報
20170716週報
20170723週報
20170806週報
20170813週報
20170820週報
20170827週報
20170903週報
20170910週報
20170917週報
20170924週報
20171001週報
20171008週報
20171015週報
20171022週報
20171029週報
20171112週報
20171119週報
20171203週報
20171210週報
20171217週報
20171224週報
20171231週報
20180107週報
20180114週報
20180114週報
20180121週報
20180128週報
20180204週報
20180211週報
20180218週報
20180225週報
20180304週報
20180311週報
20180318週報
20180325週報
20180401週報
20180408週報
20180422週報
20180429週報
20180506週報
20180513週報
20180520週報
20180527週報
20180603週報
20180610週報
20180617週報
20180624週報
20180717週報
20180724週報
20180729週報
20180805週報
20180812週報
20180819週報
20180826週報
20180909週報
20180916週報
20180923週報
20180930週報
20181007週報
20181014週報
20181021週報
20181111週報
20181118週報
20181125週報
20181202週報
20181223週報
20181230週報
20190106週報
20190113週報
20190120週報
20190127週報
20190127週報
20190203週報
20190210週報
20190224週報
20190303週報
20190310週報
20190324週報
20190331週報
20190407週報
20190407週報
20190414週報
20190421週報
20190428週報
20190505週報
20190512週報
20190526週報
20190602週報
20190609週報
20190616週報
20190616週報
20190630週報
20190707週報
20190714週報
20190721週報
20190728週報
20190804週報
20190804週報
20190818週報
20190825週報
20190901週報
20190915週報
20190922週報
20190929週報
20191006週報
20191013週報
20191020週報
20191103週報
20191110週報
20191117週報
20191124週報
20191201週報
20191215週報
20200105週報
20200112週報
20200119週報
20200126週報
20200202週報
20200209週報
20200216週報
20200301週報
20200308週報
20200315週報
20200322週報
20200329週報
20200405週報
20200419週報
20200426週報
20200503週報
20200510週報
20200517週報
20200524週報
20200531週報
20200607週報
20200614週報
20200621週報
20200628週報
20200705週報
20200712週報
20200719週報
20200726週報
20200802週報
20200809週報
20200816週報
20200823週報
20200830週報
20200906週報
20200913週報
20200920週報
20200927週報
20201004週報
20201011週報
20201018週報
20201025週報
20201101週報
20201108週報
20201115週報
20201122週報
20201129週報
20201206週報
20201213週報
20201220週報
20201227週報
20210103週報
20210110週報
20210117週報
20210124週報
20210131牧師講道篇
20210207牧師講道篇
20210221牧師講道篇
20210228牧師講道篇
20210307牧師講道篇
20210314牧師講道篇
20210314牧師講道篇-2
20210314牧師講道篇-3
20210321牧師講道篇
20210328牧師講道篇
20210411牧師講道篇
20210418牧師講道篇
20210425牧師講道篇
20210502牧師講道篇
20210516牧師講道篇
20210523牧師講道篇
20210530牧師講道篇
20210606牧師講道篇
20210613牧師講道篇
20210620牧師講道篇
20210704牧師講道篇
20210627牧師講道篇
20210711牧師講道篇
20210718牧師講道篇
20210725牧師講道篇
20210801牧師講道篇
20210808牧師講道篇
20210815牧師講道篇
20210822牧師講道篇
20210829牧師講道篇
20210905牧師講道篇
20210912牧師講道篇
20210919牧師講道篇
20210926牧師講道篇
20211003牧師講道篇
20211010牧師講道篇
20211017牧師講道篇
20211024牧師講道篇
20211031牧師講道篇
20211107牧師講道篇
20211114牧師講道篇
20211121牧師講道篇
20211128牧師講道篇
20211205牧師講道篇
20211219牧師講道篇
20211226牧師講道篇
20220102牧師講道篇
20220109牧師講道篇
20220116牧師講道篇
20220123牧師講道篇
20220130牧師講道篇
20220213牧師講道篇
20220220牧師講道篇
20220227牧師講道篇
20220306牧師講道篇
20220313牧師講道篇
20220320牧師講道篇
20220403牧師講道篇
20220410牧師講道篇
20220424牧師講道篇
20220508牧師講道篇
20220417牧師講道篇
20220515牧師講道篇
20220529牧師講道篇
20220605牧師講道篇
20220612牧師講道篇
20220619牧師講道篇
20220626牧師講道篇
20220710牧師講道篇
20220717牧師講道篇
20220724牧師講道篇
20220731牧師講道篇
20220807牧師講道篇
20220814牧師講道篇
20220821牧師講道篇
20220828牧師講道篇
20220904牧師講道篇
20220911牧師講道篇
20220918牧師講道篇
20220925牧師講道篇
20221002牧師講道篇
20221009牧師講道篇
20221016牧師講道篇
20221023牧師講道篇
20221030牧師講道篇
20221106牧師講道篇
20221113牧師講道篇
20221120牧師講道篇
20221127牧師講道篇
20221204牧師講道篇
20221211牧師講道篇
20221218牧師講道篇
20221225牧師講道篇
20230101牧師講道篇
20230108牧師講道篇
20230115牧師講道篇
20230122牧師講道篇
20230205牧師講道篇
20230212牧師講道篇
20230219牧師講道篇
20230305牧師講道篇
20230312牧師講道篇
20230319牧師講道篇
20230326牧師講道篇
 
全然獻上的拿細耳人
 
王愷傑牧師
經文:民數記6:1-21

  「 6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是出埃及記19:6上帝呼召以色列百姓的一段話。他們要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然而,當我們來到民數記的時候,我們發現,上帝怎麼特別設立了利未人作為祭司?而其他的百姓,只是一般的百姓,明顯有聖俗之分。一般的人民似乎跟祭司、跟聖潔的國度好像沒有太大的關連。

  然而就在今天的經文當中,我們將看到上帝仍然是呼召每一個人成為聖潔、分別為聖、為主而活的人。今天的經文很特別,講到一個特別的願,是一種我們很少在教會裡面提到、或是談到的願,但是這個願,卻是一個很重要的願,是一個與你、我都息息相關的願。而這個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

  拿細耳人是誰?也許他們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陌生。在聖經中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拿細耳人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參孫和撒母耳。新約中的施洗約翰,也常常被歸類在拿細耳人當中。他們都是從母胎當中,就被分別出來的。然而,今天這段經文,更多是在講一個出自於個人的意願、個人對於上帝的愛慕與委身,而想要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給上帝的人。

拿細耳人的聖潔(1-8節)
  在這段經文當中,聖經特別提到無論「男女」,都可以許這個願。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記載,因為聖經當時是的背景一個以男性為主的時代,在這裡卻特別提「男女」都可以許這個願。這是一項所有以色列百姓都可以參與的願,是任何想要獻身給神的人,都可以透過這個方式來將自己獻上。

  拿細耳人是立志要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給上帝,分別出來的人。這些人不是祭司、不是利未人,可是當我們看到他們被分別出來所需要遵行的條件,其實是比利未人還要嚴格的,可以說是等同大祭司的條件!他們完全不碰酒。利未人還能喝酒,只是在服事以前不能喝(利10:9)。利未人還能夠為自己的親屬哀悼,但是拿細耳人與大祭司卻不能(利21:2、10-11)。而在拿細耳人完成他的願之後,他所要獻的祭就如同亞倫在受膏成為祭司時所要獻的祭是雷同的(利8)。

  此外,還有一項特別之處是他們將自己分別出來,但是他們卻是生活在百姓當中的人!他們的頭髮在告訴以色列,他們現在是分別出來成為拿細耳人的時刻。同時,也是在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本來就是被呼召成為聖潔的國度、所有的人都被呼召成為祭司、成為聖潔的子民的。拿細耳人被禁止喝酒,連葡萄都不能夠摸,代表著他們與他們平常的朋友一同宴樂、一同放鬆的時刻也必須有所捨棄,因為酒往往是人們放鬆、歡慶的方式。他們無法靠近屍體,就連自己的家人過世了,也不能夠靠近,是一項將自己完全分別為聖的記號。他們的生活除了是將自己全然獻上給神,也要在百姓當中將自己分別出來,讓人們知道自己是屬於上帝的。

  而如今,在這個時代當中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拿細耳人的願當時是在象徵著、提醒著以色列百姓,他們是屬神的子民、是祭司的國度、是聖潔的國民。而如今,在新約當中,彼得也一樣的在提醒著我們: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彼前2:9)!

  而這個呼召是給大家的,不是給特定的人,是給凡是願意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給上帝的人,是給凡是愛慕、渴慕上帝,要為他而活的人。當拿細耳人的聖潔程度如同大祭司,就知道當一個人願意將自己奉獻給上帝,那是最聖潔、最神聖的擺上,就如同大祭司將自己的生命獻上一樣。最後聖潔與親近神的程度來講,拿細耳人跟大祭司是沒有分別的,只有在他們的職務上面有分別。一個是在會幕當中工作、一個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工作。職務上面有不同,但是聖潔、親近神、愛慕神上面,是沒有分別的。即便你是全職的、你的生命若有問題,上帝也會管教,如同亞倫的孩子獻上凡火被上帝的火吞吃一樣。

  弟兄姊妹,你我都是被呼召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只要我們是共同愛慕上帝、渴慕祂、委身與祂,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分別。全職與帶職事奉在神的眼中,兩者也沒有哪一個是比較優越、比較屬靈、或是比較討神喜悅。上帝所愛的,所喜悅的,是不管你是全職、還是帶職,都要全然的將你自己的生命獻上給祂、分別出來、活出聖潔的生活。

跌倒或犯錯時怎麼辦?(9-12節)
  當我們繼續讀下去到第9-12節的時候,我們將看見,拿細耳人若有不小心會觸犯到規定的時候,也要付上相當大的代價。透過其他的經文,我們也會看到,拿細耳人也有被誘惑、犯罪、喝酒的時刻。

  阿摩司書2:10-12講到耶和華上帝對待以色列人,是滿有恩典的,而其中一個恩典就是為他們興起先知與拿細耳人:

  「10 我也將你們從埃及地領上來,在曠野引導你們四十年,使你們得亞摩利人之地為業。 11 我從你們子弟中興起先知,又從你們少年人中興起拿細耳人。以色列人哪,不是這樣嗎?這是耶和華說的。 12 你們卻給拿細耳人酒喝,囑咐先知說:不要說預言。」

  但是,當上帝的恩典臨到百姓,有先知、有拿細耳人被興起的時候,以色列人卻誘惑他們喝酒、領他們犯罪、使他們輕看這個約定、使他們無法實踐他們對上帝的委身與奉獻。

  
拿細耳人能否完成這個願也是透過上帝的恩典,若他一直不小心遭遇到屍體,也是一直要重頭再來,無法完成所許的願。但是另外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拿細耳人周邊的群體,是否也成全他,祝福他,敬重他,而不是誘惑他、嫉妒他、數落他。當一個人願意奉獻的時候,我們不要說虧損與嘲諷的話語。當一個人願意獻身的時候,我們不要勸退他。當一個人要委身、全然事奉上帝的時候,我們也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甚至歧視他。我們反而是要被他們的行動、他們的願意給激勵,因他們的付出重新被提醒,上帝也是這樣呼召我的。

  
而民數記這段經文,特別提到,當拿細耳人犯了這些規定之後,上帝帶領他們重新再來。他們要獻祭、並且重新在開始。上帝並不因為我們的軟弱、或是環境而拒絕我們、乃是給我們補償的方式、並且渴望我們可以完成這個願。

成為拿細耳人的代價(13-21節 )
  在經文中,最後一段、13-21節當中我們看到拿細耳人在最後的階段要獻上的祭,也是他們在一開始許這個特別的願的時候,就早就知道要付的代價。

  拿細耳人從一開始許願要分別為聖、將自己歸給上帝的時候就已經要付代價了。他們不碰觸與酒有任何相關的物品、他們的生活也因此單調一些、與朋友之間的歡樂也有所限制。他們在家人過世的時刻也無法參與在告別式當中,為的是要保持潔淨。但是這個也意謂著他們需要將上帝的聖潔擺在家人與親情之上。而在最後這個階段的獻祭也包含獻上三頭羊以及麵餅、薄餅等作為最後的付出。這些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也代表著,拿細耳人甚至是在許這個願以前,他們也預備好、跟儲蓄好,在最後的階段是可以獻上三頭羊的能力!

  拿細耳人在將自己獻身委身與上帝的時刻,是付出了金錢、時間、娛樂、朋友、家人的代價。他們為了將自己與上帝更深的連結,願意出於自己的意願,將自己受限於許多的限制中。

  他們做這些,也不是為了要得到什麼。他們這樣的付出與擺上,不是要跟上帝求東西,他們這樣的付出與擺上,單純只是要將自己完全歸給耶和華。是一群全然愛慕、全然委身於上帝的人。他們會這樣做,不是跟上帝條件式的利益交換,他們會這樣做,是因為在回應上帝的恩典,他們看到了上帝在他們身上的祝福、他們看到上帝在他們身上的恩典,而他們許這個願,單純只是因為要回應上帝的愛。

  
最後,我們要看到,其實拿細耳人,正是在預表以及象徵一個門徒的生命。而這也是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召。他在呼召我們、他在邀請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的奉獻給上帝。無論做什麼事,無論去什麼地方,我是耶穌的門徒,是他的愛子,一生要為他而活、一生要過聖潔的生活。我也願意為了上帝付上我的金錢、時間、娛樂、朋友、甚至是家人。

  
我覺得拿細耳人就如同如今在帶職事奉的人。我常常最敬佩的人,就是那帶職事奉的人,因為我覺得他們所付出、所擺上的真的是完全出自於他們對上帝的愛。他們不只要在世界當中面對世界上各式各樣的誘惑與挑戰,他們也願意用他們工作上額外的時間再繼續服事、關懷、牧養、造就人。

  
聖經中我最敬佩的一個人就是新約中的司提反。他被呼召成為執事,為了要分擔使徒行政上面的重擔,好讓使徒可以專心的祈禱傳道。然而,司提反不只在做執事的職分、分攤行政作業,他同時也一樣的在祈禱傳道、在宣揚福音。最後他不是因為行政作業殉道而死的,他是因為傳揚福因而殉道。他是全然的付出與擺上。

  
願上帝呼召我們每一個人,也將自己的生命全部的擺上。不管是全職、是帶職,願我們渴慕神、愛慕他。願我們的服事不是斤斤計較、或是互相比較,乃是甘心樂意的全然擺上、為主而活。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擺上、看到一個人的付出時,我們是被激勵、我們是被提醒,我們也要一同的活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民的身份。也願我們愛慕上帝的心是激勵我們將自己的所有獻上給上帝,讓神使用。

  
耶穌說:26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27 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願上帝的恩典臨到我們、願上帝的愛也充滿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也用拿細耳人的願來回應愛我們的主,讓我們願意甘心樂意作主的門徒,回應上帝在我們身上的祝福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