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尼希米2:17-20
引言:
1. 主前586年 以色列百姓被擄巴比倫
2. 主前538年 波斯王古列元年下詔准許以色列百姓歸回耶路撒冷
3. 主前537前 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百姓第一次回歸耶路撒冷,
重建聖殿,主前516聖殿竣工。
4. 主前458年 以斯拉第二次回歸耶路撒冷重建信仰
5. 主前445年 尼希米第三次回歸耶路撒冷重建城牆
一、 城牆被拆毀 百姓受凌辱
自主前537年以色列百姓被擄巴比倫第一次歸回,聖殿在許多困難中重建了,以色列百姓有了聖殿敬拜的生活,但由於耶路撒冷城牆一直處於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的狀況,以致國家遭大難,百姓受凌辱。那時以色列百姓儘管有聖殿的敬拜,但因沒有屬靈的城牆,以致給仇敵留下破口可以侵入攻擊。
尼希米在波斯王宮身居要職,且不曾到過耶路撒冷,但他聽到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國家遭大難、百姓受凌辱時,他的反應如何?與我無關、幸災樂禍、批評指責、歸罪他人?
1. 哀傷哭泣 感同身受
a. 將耶路撒冷城牆的毀壞視為自家城牆的毀壞
b. 將對以色列百姓的凌辱視為對上帝的凌辱
2. 禁食禱告 抓住應許
a. 悔改、認罪,承認我與我父家都有罪
b. 抓住上帝守約施慈愛的應許
3. 擬訂計劃 祈求蒙恩
a. 心裏禱告、計劃、估算所需資源,訂好請假時間。
b. 抓住機會,大膽向王祈求,盼能在王面前蒙恩。
4. 檢視破口 印證感動
a. 尼希米回耶路撒冷後,利用夜間檢視城牆的破口
b. 印證他在波斯王宮所聽到的,果真是事實。
5. 呼籲百姓 一起建造
* 尼希米2:17-18「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
a. 引領百姓看見城牆荒涼,城門被火焚燒的光景
b. 以「免得再受凌辱」和「上帝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為訴求,激勵百姓一起來建造。
二、 我們起來建造 堵住教會破口
1. 世上沒有一間完美的教會
周神助牧師受邀到台北靈糧堂服事時,他不敢也不願意,他認為:
耶穌很可愛,但教會不可愛,
耶穌沒問題,但教會有問題,
耶穌有盼望,但教會沒盼望。
2. 初代教會就問題多多、困難重重
a. 耶路撒冷教會信徒彼此相愛,變賣家產、凡物公用,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但卻有人為貪圖「愛心奉獻」的美名,說謊、欺騙、偷竊。
b. 哥林多教會由保羅一手開拓,但信徒有恩賜、才能、知識、富足後卻驕傲自大、結黨紛爭、忌妒怨恨、批評論斷,甚至攻擊、毀謗、醜化保羅。
c. 加拉太的教會信徒藉著聖靈因信稱義,但卻很快被異端侵入,回到律法主義要靠行為得救。
d. 啟示錄記載在亞西亞七間非常有名的教會被稱為「七個金燈台」的教會,其中五間卻受到主耶穌非常嚴厲的責備。包括:失去起初的愛心、不冷不熱、與撒但同夥、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名存興亡…。
3. 教會不完美,有許多問題,但祂卻是「上帝的教會」,我們要如何堵住教會的破口呢?
a. 當你聽到上帝的教會遇困難、有問題,甚至醜聞,留下破口時,你的反應如何?對於教會破口的反應也將反應基督徒個人生命的光景和對真理的認識,以及不為人知的心態、動機。尼希米所反應的就是對真理清楚、生命成熟、動機單純、態度正確,以致他所做的蒙神悅納,很快完成城牆的建造。
b. 教會是「聖公同」的教會,我們必須按聖經真理來建造「合主心意」的教會,而不是迫使教會要「合我心意」。
c. 求主教導我們用正確的態度來建造教會,堵住教會的破口。
4. 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是耶穌基督用祂的生命買贖的,教會也是由蒙人罪人所組成的團體,他並不完美,但卻是「上帝的家」「耶穌的身體」,我們是否也願用生命來維護基督身體的完整,堵住教會的破口?
5. 我們忠孝路教會同樣有很多破口,但感謝主,60年來上帝施恩的手一直幫助我們,並有許多兄姐默默參與建造,堵住破口。
結論:獻給無名的傳道者(作者邊雲波弟兄於2月14日蒙主恩召)
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人世間便越顯得黝黑、艱難、幽暗…。
秋風和秋雨打碎了你的睡夢;迷茫和惆悵的網卻織滿了你的心胸;回顧過來的路途上處處都是坎坷和不平。幾次的失敗,幾次的得勝,多少次的心灰意冷,也有多少次的歡呼歌頌;日子像風掣電馳般地過來了,如今,誠然如你所想地,實在需要片刻的沉思和安靜;因為,在前面的路途上還有更多的坎坷和不平,更多的荊棘,困苦,和泥濘。
是的,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人世間便越顯得黝黑,艱難,幽暗:但是,你卻這樣地說過:『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脚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所以,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