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耶穌平靜人生風暴】
廖述哲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4:35-41
前 言
著名的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年輕的時候畫了一幅以航海為題材的創作,名為《加利利海的風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畫中所呈現的就是我們今天主題經文-耶穌平靜風和海的神蹟。對西洋藝術稍微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林布蘭是一位擅長運用光影技法進行創作的畫家;此外,他本人也常常將自己對基督信仰的反省投身於畫作之中。今天我們要繼續透過馬可福音的系列信息,來認識教會的頭-耶穌基督;並且思想當我們面對人生無法預期的風暴時,該如何倚靠耶穌越過這些生命的挑戰。
經文中的困境:老練的漁夫、未知的風暴、沉睡的耶穌
今天的這段經文發生在一場天國文化特會之後,耶穌方才教導了包括:撒種、點燈、芥菜種等關於上帝國的信息(可4:1-34),爾後計畫要到下一個服事的地點。結果接著就發生了這個我們都很熟悉的聖經故事「耶穌平靜風和海」的神蹟。只不過在今天的經文中有一個小小的細節應該是我們過去比較少注意到的;就是聖經提到,耶穌指示門徒們要渡海而去,並且自己也先上了船,可是後來經文卻說是門徒「帶他去」(v.36b)。
我們知道在耶穌的門徒中最少有四位是經驗老道的漁夫,所以或許在這種簡單的事上,門徒們乃依循著自己的經驗開始這趟水路。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一個巨大的風暴卻朝向他們而來。最初,這些熟悉加利利海氣候的漁夫們應該可以理解這種熟悉的自然現象;但隨著風量越來越大,甚至已經超過他們的預期與想像的時候;門徒們才意識到大夥已經快瀕臨死亡,到最後不得不叫醒沉睡中的耶穌一起來幫忙。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福音書中,關於「耶穌睡覺」的記載,就只有出現在這個事件裡頭。而這樣的對比似乎有點過於強烈,因為耶穌沒有在青草地、溪水旁,或在回家鄉拿撒勒的時候休息睡覺。這位上帝之子,令眾人期待的彌賽亞,竟選在這個人們驚慌失措、手忙腳亂的風暴裡-枕著枕頭睡覺!以至於門徒中有人直接對耶穌抱怨說:「老師!我們都快死了,你不顧念嗎?」平心而論,在我們未能更多認識耶穌,並且知道接下來所要發生的神蹟之前,你能夠接受這樣一位沒有作為的救主或沉睡的夥伴嗎?
我們的困境:自信的選擇、失控的人生、抱怨的態度
當我們看見門徒們對耶穌的認識、互動,甚至在危機中不知所措,與耶穌之間存在著緊張關係的同時。我們是否也看見了自己對耶穌的認識,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信任常常也是是如此呢?某種程度我們都認識耶穌、聽過耶穌的教導,也願意跟隨耶穌,甚至經歷過從耶穌而來的釋放、潔淨與醫治 (馬可福音1-4章的脈絡)。然而我們信了耶穌、進入教會生活是一回事。許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工作、家庭、事奉、人際關係,甚至是生命中無法預期的風暴時;我們似乎還是如同那些經驗老道的漁夫一樣,仍舊靠著自己在面對一切;反正只要情勢是可以掌握的,那人生的方向盤就仍舊在自己的手中。倘若失去了控制,屆時再呼求耶穌前來救援。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狀況,在今天的經文中還有一個更糟糕又矛盾的情況。就是當門徒在風浪中叫醒耶穌時所說的話:「老師!我們快沒命了,你不管嗎?」(v.38b)。我想我們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這句話背後的抱怨。因為不管這位被稱為老師或救主的耶穌能力如何,很顯然的,人們都不能接受一位在危機中沉默或沒有任何作為的上帝。再者還是那位宣稱自己疼愛世人的上帝!如果祂愛我們,怎麼會讓我們遭遇如此的風暴?我們一方面期待「主」耶穌的拯救,但心中卻又抱怨祂不夠「主動」即時。而就算只是用一個肢體的標準來檢視,我們也不能接受這種好像沒有同理心,只顧睡覺的夥伴。
有沒有發現門徒搖醒耶穌、向耶穌抱怨的這幅景象正觸動著我們,甚至與我們真實的信仰生活產生共鳴?正如林布蘭的畫作一樣(林布蘭的畫中,除了耶穌以外一共有13個人),仔細找找,你我是否正是這幅畫作中的某一個人呢?
經文中的福音: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
今天的經文耶穌醒來之後並沒有責備門徒,反倒淡定地斥責風和海說:「住了吧!靜了吧!」事實上這句話在門徒的耳中並不陌生,因為耶穌在加百農趕鬼的時候,就說過了一模一樣的話(可1:25)。只不過今天讓門徒驚訝的是,耶穌先前只是對人說,但這次耶穌是向著自然界說話;而神奇的是風竟然就此止住,海也大大地平靜了。原文在這裡的修辭是「完全靜止」。想像此時的水面應該是可以清楚呈現天地之間的倒影與門徒們自己的面容。而就在這平靜地時刻,耶穌卻轉過來問門徒他醒來後的第一句話:「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聖經告訴我們,門徒反而在聽到這句話以後感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
如果以福音是好消息的標準,耶穌讓風暴止息絕對是一個大好消息。然而當一切都平靜之後耶穌所問的問題,以及在門徒心中所產生的懼怕與疑問,似乎不能算是好消息,甚至還有一種讓人背脊發涼又不被同理的感覺。但這似乎也凸顯出門徒們的問題所在,因為在此之前門徒關心風暴是否被解決,更甚於認識這位可掌管自然界的主。無法掌控的風暴雖然令人害怕,但如今這位能力在暴風之上,卻又讓人一時無法理解,甚至如此淡定無法掌控的耶穌,似乎才更是令人懼怕(原文也可譯為「敬畏」)。
事實上我們從門徒的驚慌與抱怨中就可發現,他們真正懼怕的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人事物,無論是風暴或耶穌。然而他們一時之間可能還無法意識到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為風暴本來就存在自然界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它就是存在,而且風暴不會愛你。但這位在萬有之上,卻因著愛世人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耶穌,今晚卻在風雨中與門徒們「同在」。當淡定的耶穌在風暴的中心呼喊「住了吧!靜了吧!」的同時,相信耶穌不只是對著風暴吶喊,他同時也渴望喊入門徒失控的內心世界裡。
今晚在平靜無語的水面上,相信門徒對耶穌應該有一番新的認識。所謂的福音,不只是外在的風暴被解決而已,更是內心因著對耶穌有更深的認識而感到安穩與敬畏。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我們的福音:更深認識、敬畏,並與「在風浪中平靜的主」同行
牧會的過程中我常常陪伴一些在環境或情緒中失控的弟兄姊妹,許多人共同的疑問不外乎都是:「如果耶穌是救主,如果耶穌愛我,那麼何以我遭受如此的風暴?我的困難為何至今仍無法解決?」此外,我也遇過一些遭遇重大困難的兄姊,對於禱告遲遲沒有回應,牧者或教會沒有特殊的啟示或積極的作為而有所抱怨。但這就好像是門徒今天對耶穌矛盾的期待與抱怨一樣不是嗎?因為如果可以選擇,我們似乎還是比較期待一位讓我們可以自己掌舵,又同時要有所作為、解決風浪,還不准睡覺的耶穌。
但請容許我說,這種建立在自身的期待與外在問題被解決的信仰,根本就不是福音!因為如果耶穌僅僅只是平靜你人生風暴的救主,但你卻從未因著他的同在、同行而感到平安;也未曾敬畏、降服在他的主權中(包括接受祂的沉默與沒有作為)仍不膽怯而有信心的話。那我要說我們可能都還不夠認識這位-人子耶穌、救主基督。今天的經文信息要告訴我們的是:「能夠在人生風浪中平靜而對主耶穌持續有信心,並且更深的認識祂與祂同行;永遠都比平靜風浪的神蹟本身更加重要。」
「耶穌到底是誰?」是馬可福音要帶領讀者們思考的一個重要信息,今日的教會與基督徒常常在意耶穌教了甚麼、做了甚麼,比單單認識他是誰更有興趣。但願我們對主耶穌基督的認識,如同我們常常禱告期待超過所求所想的一樣,永遠在與耶穌同行的時候有新的發現,以至於帶著敬畏說:「這到底是誰?我們願意信靠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