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仰的傳承】
王愷傑傳道
經文:提摩太後書1:3-7
今天是青年宣教主日,也是一個讓各位可以更多認識青少年牧區的時間。今天,我能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有一群人在我生命成長過程用心的澆灌與塑造。我生命中有許多不同的牧者、傳道與輔導們傾倒了他們的生命到我的生命裡面。我神學院的老師們也付出了他們的心血將他們所得著的傳遞給我。有許多我喜愛所敬佩的神學家與牧者也透過書籍與講道塑造了我的生命,例如潘霍華、尤金畢得生、提母凱勒。而更重要的也有我的父母親、我的阿公阿媽、我的外婆,他們時常為我禱告,將他們生命的經歷與我分享,引導我走義路。
我相信在座各位也是一樣,你們的生命當中一定也有一群人付出愛心、關心,塑造了你,改變了你,讓你可以來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我們要看到這個信仰的傳遞不是單單從你我的朋友或是父母親才開始的,這信仰的傳遞是從聖經中的這些信仰前輩開始,然後代代傳承下來直到如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你、我要如何參與信仰的傳承呢?
1994年的暑假,我跟著父母親來到這間教會,當時的我七歲,剛從美國回來,心中對於臺灣的印象其實是充滿著恐懼與害怕。我記得回台灣之前,姐姐都會常常告訴我臺灣有多恐怖。蚊子很多,夏天很熱,小學的老師很兇,會把你叫到台上脫你的褲子打你的屁股。因此當我來回來到臺灣的時候,我的心是非常不情願的。後來在教會中,我慢慢的開始適應在台灣的生活。我記得當時交到的第一個朋友就是王維德。那時我坐在籃球場上的白色鐵椅玩我的電動玩具。維德看到了,說他也很想玩,從此之後我們就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他會來我家,玩我的電動玩具。我會去他家讀他的漫畫書。我相信我的中文後來會有很大的進步,也是因為他介紹給我看七龍珠的漫畫。
當時的大哥哥們,我記得還有克豪哥、英毅哥、子豪哥!他們常常陪我們玩,還會幫我灌很多的電腦遊戲。在兒童主日學,良音姊、昭誼姊也常常跟我們說故事、帶我們唱歌玩遊戲。我也記得有時候禮拜天禮拜後,我也常去美杏執事他們家跟她的孩子們玩,或是有時候芝玲執事與郭醫師也會帶著我跟他們的孩子出遊。當我開始進入青少年的時期,我記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憲懋哥,他常像父親一樣來照顧我,教我彈吉他,帶我們演戲,到處去玩、去佈道、帶營會。我也清楚記得,當年仁杰哥還是神學生的時候,也在我們當中帶領青少年,教導我們,常常跟我們哈拉。他輔導我們,將他的生命傾倒在我們身上。我記得有一年他結束實習,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幫他辦了一場超級盛大的歡送會。結果豈不知,當天歡送完的晚上,教會收到了神學院寄來可以繼續續聘他在忠孝路實習的公文。以致到15年後的現在,他仍然在我們當中,用他的生命來祝福我們,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歡樂,並牧養許多松年的長輩,也一樣的繼續影響在座的許多青年人。另外,也還有景旭哥也常常陪伴我們,每次來都會帶一大堆超好吃的東西讓我們大飽口福。
後來世賢牧師接續憲懋牧師來帶青少年事工。我印象最深刻的記得,我們當時有多麼不願意接納世賢姊。其實,我們並不是真的不喜歡世賢姊,我們只是很捨不得憲懋哥,所以一直希望世賢姊離開,請憲懋哥回來帶我們。想到當時讓世賢姊受了許許多多的苦,實在是感到很抱歉。但是藉著長時間的與世賢牧師在一起,感受到她的用心,也感受到她真的很愛很愛我們。她也許一開始沒有像憲懋哥一樣的風趣,也沒有像仁杰哥那麼的會哈拉,但是她卻是很認真的想要把耶穌基督介紹到我們的生命中,她很迫切的為我們禱告、幫助我們成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要讓我們的生命可以跟耶穌基督的生命做連結。以致於後來我上大學、讀神學院、甚至是現在在教會牧會,她都是我的榜樣、是我的牧者。她真的是很用心的關心、栽培我們每一個人。而她也把她的青春、她的生命全部都獻給我們、獻給這個教會。以致於到現在她都還沒有時間可以好好的談戀愛。
我大學畢業後也去到了蘭州的那段時間,英純長老與樹群教授剛好也到蘭州出差,當時還特別的邀約我出來,請我吃飯,鼓勵我,給我加油打氣,帶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看到,他們真的很關心我,真的很愛我。
各位弟兄姊妹,我相信信仰的薰陶與傳遞是從小就開始的。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當中提到,他的信仰是從他的列祖傳遞下來給他的。這列祖,就是他所有信仰的祖先,是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傳承下來的。以色列人將他們對上帝的認識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而如今教會也是一代一代的將耶穌基督的信仰傳承下去。這傳承絕對不是單單靠著做禮拜、一起上教會聚會來傳承的。這個傳承是透過日常生活、我們與上帝的經歷、我們對上帝的認識、用生命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以至於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累積我們屬靈的資產,並且更豐富、更深刻的去經歷我們的上帝。
一個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父母親是基督徒就成為基督徒,但是一個孩子若有愛他的基督徒父母以及關心他的屬靈長輩不斷的滋潤他、鼓勵他、為他禱告,不斷的讓他能夠具體感受到上帝的愛,那麼我相信他的心一定會被聖靈感動,我相信他的心一定會降服於耶穌基督,我也相信上帝會讓他的生命不斷的成長。
保羅在書信中也向提摩太特別提到:「5 我記得你無偽的信心,這信心先存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的心裏,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裏。 」這代表著提摩太除了在教會裡面長大之外,他在家庭當中也深深的受了母親與外祖母兩位敬虔前輩的影響。他外祖母與他母親的信心如今也長存在他的心裡。他們對上帝的信心如今也成為提摩太對上帝的信心,這就是很美的信仰傳承!
其實,一個人信仰的塑造是在家庭裡面,但也是在教會裡面!是在私人的場合,也是在公共的場合。提摩太的母親與外祖母在提摩太的生命當中成為了他極大的祝福與榜樣,然而保羅更是成為了提摩太在服事上面,在信仰的路程中很重要的指引者。
保羅愛提摩太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保羅晝夜在祈禱當中想念著他。保羅也勉勵鼓勵他、不要放棄、不要灰心,要繼續的跟隨上帝。提摩太在收到這封書信時,很有可能是他服事的很沮喪的時候,甚至是灰心到想要放棄的時候,然而保羅透過書信繼續的激勵提摩太、鼓勵他、帶領他度過這段困難的日子,甚至期望有機會再與提摩太見面,當面給予他鼓勵、持守這信仰的道路。
各位弟兄姊妹,千萬別把保羅跟提摩太的關係,看成只是一位老牧師對一個年輕牧者的鼓勵。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是可以成為任何屬靈的長輩與晚輩屬靈關係的典範。你們只要願意,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年輕人生命中的保羅,你們只要願意,你們都有可能可以成為一個年輕人生命中極大大的祝福。你們的鼓勵、你們的禱告、你們的關心、你們與上帝之間的美好的生命連結、你們生命的見證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年輕人,願意一生追隨上帝、跟隨基督、甚至是獻身服事的關鍵。
教會是一個大家庭,對孩童和青少年而言,父母絕對是他們屬靈的榜樣,並能對他們的生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然而同屬教會成員中的每位弟兄姐妹,我們也有責任一同來營造這間教會,讓教會充滿愛與真理,我們也可以來學習將每個孩子、青少年當做自己的孩子般,常為他們代禱、關心他們,讓他們深刻感受到自己是這大家庭的一分子,是被看重、被接納的,以至於當他們長大後,回顧這段在教會中的成長歲月是充滿溫馨、是被滿滿的愛所包圍的!
最近我們教會的孫斐老師與我分享一篇校園的文章。當中有一段寫到神學家潘霍華向當時教會的一個提醒。他寫到:「年輕人的任務不是去重塑教會,而是去聆聽神的道;教會的任務也不是去得著年輕人,而是去教導和宣揚神的道。教會的未來不在於年輕人,而單單在於基督耶穌。」
文章繼續寫到:「正因為潘霍華看到當時納粹政權如何利用年輕人的熱血,所以從主耶穌的榜樣提醒教會,不可只要「年輕人」的熱情,卻對年輕「人」毫不關心;我們可能只是希望有年輕人來教會,而沒準備好認真去愛每個出現在我面前真正的年輕人,他可能是破碎的、難搞的、背叛的…,需要花大量時間陪伴,幫助他們真正認識並經驗耶穌基督的啟示,培養他們成為真正的門徒,可以真正委身在主的教會中。」
這是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也提醒我認真面對每一個年輕的生命,讓他們得著基督,更讓基督可以得著他們,而基督耶穌有沒有在他們的生命裡面,其實你我每一個人也都是關鍵人物。
今天是青年宣教主日,我們不僅邀請大家用金錢支持青少年的宣教及牧區事工,更是邀請大家一起委身在這個大家庭當中,成為那位影響年輕人生命的人,不僅為我們奉獻,更是常為我們代禱,為我們守望。願上帝祝福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