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夢想的實踐家】
廖述哲牧師
經文:創世記37:19-20、40:8,23、41:15-16、41:38-41、41:51-52
前 言
如果提到聖經中最會做夢的人,大部分的基督徒一定會說是約瑟,然而聖經記載關於約瑟自己所做的夢其實只有兩個;相較之下約瑟的父老們,以及舊約的一些君王與先知,他們其實也很會做夢。但,如果我們換個方式問:「聖經中哪個人一生的經歷都跟夢以及『夢想的實踐』有關?」那麼這個答案應該就非約瑟莫屬了!
三組異夢與約瑟的生命曲線圖
有一句話說「人因夢想而偉大」,但年少的約瑟卻是「因夢想而倒大楣」。今天的經文就是約瑟經歷生命中三組特殊的異夢之後的處境。
1. |
童年美夢遭來哥哥們的嫉妒與報復 /37:19-20 |
2. |
傾聽牢友異夢,事成後卻不被記念 /40:8,23 |
3. |
為法老解夢後,一夕高升成為宰相 /41:15-16、41:38-41 |
就讀神學院時,老師曾經出過一個作業,是要神學生試著描繪出自己的生命曲線圖,並且從中反省上帝在這些曲線中的帶領。如果我們把約瑟的生命曲線畫出來,那麼應該會很像某些股票的走勢圖:先是開高走低,然後盤中震盪走穩,結果又被放空出脫,接著反攻失利乏人問津,想不到最後收盤前竟逆勢漲停(還帶動家族類股全面走揚!)的一檔股票。如果這真是股票交易,我們當中會有多少人長期看好《約瑟》,持股到最後並且真正獲利呢?
但說穿了,這曲線圖實在不是一檔股票或數字遊戲,而是一個真實的人生際遇。一個出生在備受寵愛的家庭,曾經懷抱夢想、穿著彩衣在草原上奔跑的孩子,後來遭嫉妒、出賣,在很長的一段歲月中,被人遺忘、陷入困境的真實故事。如果你是約瑟並且也曾經懷抱夢想,但現在的你彷彿置身監牢無法翻身、惡夢連連;那麼你仍願意作夢,或者能夠關心、留意在你身邊的異夢嗎?
〈一〉沉默的上帝與不尋常的環境
在舊約族長的故事中,若把約瑟的經歷與他的父老們相比,有一個最大不同點就是:「上帝似乎在約瑟的人生旅程中是沉默的。」我們都曾看過上帝親自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甚至是在危難的時刻都曾介入他們的問題、帶下話語的啟示;可是為何在約瑟的例子中,上帝似乎是沉默的?(聖經僅以作者第三人稱的方式記載耶和華與約瑟同在。)
自從約瑟被賣為奴以後,他所到的每個地方、所面對的每件事物,幾乎都是他獨自一人面對,只不過我們似乎也看得出這些環境與過程實在非比尋常。為何在多坍被帶著乳香沒藥的米甸商人買走、為何被賣到波堤乏家工作、為何又經歷試探與誣告、為何被下到王的監獄、為何能管理王的犯人(政治犯)?為何最後法老願意一夕高升約瑟?在這些過程與環境中,約瑟並不像父老們有啟示性的恩膏,能夠常常聽見並宣告上帝的話語,大多的時候約瑟好像都是自己在奮鬥,忠心辦事或與人建立關係,並且約瑟一生的年日也幾乎在異教的環境中長大,從未築壇敬拜過上帝。
生活在一個傾向求得具體的答案,也期待上帝親自成就的教會世代中,基督徒怎麼看像約瑟這樣的人?生命中的上帝似乎隱藏、環境充滿變數,常常獨自一人面對挑戰。除了經文的補充詮釋外,這個孩子真認識上帝嗎?隱藏的上帝,到底在約瑟的際遇中做了哪些事?而他所堅持的是誰的夢想?
〈二〉夢,與使人作夢的上帝
身為牧師我常常有機會遇到弟兄姊妹向我分享他們的夢,並且希望我能為他們解夢。初出來服事的時候,我曾想過萬一我無法解夢或解的不準,那豈不是我恩膏不夠與上帝的關係不好,所以我曾努力的研究許多關於夢與屬靈意涵詮釋的資料。然而當我更多認識包括約瑟與許多聖經偉人的經歷後發現:通常上帝只會在我們生命當中放下「一個最重要的異象或異夢」(如:雅各的伯特利異夢或保羅的大馬色異象),除此之外其他的夢大多是附屬或必然指向這個生命中重要的夢。
亙古至今人都有一種「不易接受現實,卻很願意相信夢」的特質。其實夢是上帝所賜奧妙又美好的禮物,但許多時候我們卻常分不清楚:幻想、睡夢、異夢、異象,還有夢想之間的差異。而更遺憾的是我們似乎鮮少帶著渴望去「認識那位有能力使我們作夢的上帝」,並回應祂看為好的心意。所以反映在生活中就容易產生極端,有時我們對夢的興趣大過於現實生活;或者喜歡剖析夢的意涵,卻不尋求上帝的真理和其中的呼召與命定。反之有些人夢見甚麼都是神的旨意、神氣活現,但生命卻反反覆覆。而所有之中最遺憾的莫過於人們到頭來竟是「屈於現實,失去了作夢的勇氣」。
所以夢到底好不好?解夢有沒有其必要性?我想如果我們的焦點只停留在「夢」,而未曾認識那位「使人作夢的上帝」,並且不曾用信心的眼光,恆久地追尋上帝給我們的呼召與命定;那夢終究只是夢,我們很快又會回到殘酷的現實。但約瑟卻不是這樣。聖經讓我們看見,他在受苦之地仍持定夢想,並且勇於在現實生活中回應所有包括自己與他人的夢。雖然約瑟的上帝似乎是隱藏、環境也是困難的,但我們卻可以在約瑟的故事中發現他在夢與現實生活中,都持守對上帝的追尋與敬畏。
〈三〉約瑟-勇敢在夢、世俗與對上帝的敬畏中「實踐夢想」
有人說約瑟生命中最大的敗筆,大概就是年少的時候太輕狂,輕易地把未經修飾的夢告訴家人,惹來殺身之禍;但有趣的是,若約瑟生性低調保守,創世記大概也就沒有後續的故事。後來被賣到埃及的約瑟,雖然不再提起自己的夢想,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活像一個有夢想的人;無論在甚麼景況中都展現出積極與上進的特質(上帝使他蒙恩)。而我們也可以看見當約瑟面對情慾試探的時候,他寧可被誣告也不願得罪上帝(39:9,這是創世記中約瑟口裡第一次提到上帝)。
一個生命陷入絕望,不再有夢想的人,應該也不會是個積極工作並且對別人生命有負擔的人。然而監牢中的約瑟依舊忠心勤奮,不僅主動關心別人,也關心他們的夢(40:7-8)。雖然事成之後約瑟仍然被遺忘有兩年之久,但這兩年卻預備了之後關乎埃及全地與他父家的重要時刻。兩年後當約瑟有機會為法老解夢的時,約瑟勇敢又謙卑地站立在法老面前宣告了「上帝的能力與平安」(41:16,古埃及法老=神);而約瑟不僅是為法老解夢,他更是清楚的將危機與「危機處裡的策略」一併告訴法老,並尊榮法老的權柄,而法老也拔擢他成為宰相。
30歲成為古埃及的宰相是一件容易的事嗎?獻給法老的策略是要在14年中建置完善的行政制度、物流系統還有商品策略(創41:46-49、47:13-26),這背後甚至需要許多高難度的執行力與政治人物的支持。試問約瑟的能力、資源、人脈,甚至品格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不是在波提乏家中的管理經驗,並早已透過波提乏提前學習宮中的生態。而約瑟能夠遠離慾試探、正直、願意幫助人的品格,還有在監獄中觀察政治犯並與他們交手的經驗,不也是約瑟政治生涯很好的基礎嗎?如果約瑟生在當代,必然是一位超級CEO!但這都比不上在約瑟的背後還有一位看似隱藏,但卻始終與他同在、使他蒙恩的耶和華上帝。
〈四〉約瑟的信仰告白:上帝使我在受苦之地昌盛
在創世記41章41-52節中,有幾個重要的關鍵字。當法老派約瑟去『治理埃及全地』之後,我們看到約瑟就從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而最終聖經說約瑟積存的糧食甚多,『如同海邊的沙』無法『計算』。所以當他為第二個孩子取名叫以法連的時候,其實以法連的希伯來文,字根(parah)的意思就是:『結實壘壘、生養眾多』,而這成為約瑟生平重要的信仰告白之一,也就是:『上帝使我在受苦之地昌盛』。
~ 夢想的實踐家-約瑟提醒我們 ~
永遠懷抱最純真的夢想
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
持守對上帝的敬畏與尋求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131:1)
願意預備自己成為答案與幫助者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
|